束星北(1907~1983),江苏省江都县(今邗江县)人。我国着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海洋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先后留学美国拜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爱因斯坦的助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31年回国,先后在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任教授。解放后,在浙江大学、国立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任教授。在肃反和反右派运动中,受到错误对待。一生从事物理学、海洋物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在相对论、量子力学、无线电和电磁学等方面多有建树,代表作有《狭义相对论》等书。晚年,投身海洋科学事业,积极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在海洋动力学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为开创我国海洋物理研究作出了贡献。历任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海洋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山东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执教于国立山东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束星北来到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30年,是该校最早的院系之一,我国着名教育家王淦昌、丁西林和郭贻诚等曾在该系任教、从事研究工作和领导工作。
到国立山东大学后,束星北深感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素质,于是主动要求并亲自参加了普通物理教研室,辅导提高教研室教师的综合水平,进一步促进了物理系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束星北开始对气象动力问题发生兴趣,毅然再次放下了多年追求探索的相对论研究,决心献身于气象科学研究。当年,国立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气象组转入海洋系。在中央气象局的支持下,在海洋系又成立了气象研究室,束星北兼任研究室主任。他精神焕发,孜孜不倦,努力学习钻研这个新的科学领域。由于他博学多才,数理基础雄厚,气象学研究工作提升很快,短短两年(1953~1954)就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气象论文,如《大气骚动研究》、《空气运动学研究》、《流体力学的一个定律在气象学上的应用》等,对大气动力学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在气象研究中,对于干空气绝热运动一般视作等熵变化。在等熵运动中,束星北得出决定温度直减率γ变化的因素有:空气压变化、水平辐合和冷暖平流切变等三种,理论上比彼得逊和赫尔维茨等所得出的结果更为完善。在大气骚动和空气运动学方面,他得到的波速方程比罗思必的结果在形式上更为广泛,在理论上较为完整。他还从大气骚动导出温压结构的槽脊方位和倾度关系,提出倾向与强度相互消长变化等结论,有助于对西风波的认识。他撰写的《高空变压计算法的建议》中导出的高空变压公式,与罗思必的公式大致相同,但理论上更加严密。对于基培尔学说,他曾发表两篇文章,为基培尔的假设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从基本假设出发导出预报方程,避免了基培尔学说中不合理的设想和简化。上述工作成果分别发表于1953年至1954年的《山东大学学报》、《中国气象学报》和《物理学报》上。
由于成绩卓越,束星北成了着名科学家竺可桢、赵九章的好朋友。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建立了一个气象研究所,也聘请他负责该所研究工作。
历尽劫难志弥坚
正当束星北对我国气象研究开始有所贡献、准备大展宏图时,1955年肃反运动开始。从此,他被迫停止了刚刚有了一个良好开端的科研事业。
肃反运动中,束星北受到历时一年的停职审查。1956年审查结论为他没有反革命历史问题,公开宣布取消政治嫌疑,并公开向他赔礼道歉。
1957年整风运动中,他对肃反运动中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因此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重新扣上“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1960年,他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被管制劳动。1965年,他被取消管制劳动,仍然留在青岛医学院监督劳动。
当时,束星北因受到错误对待,政治、经济压力很大,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但他仍然公私分明,胸怀坦荡。1964年,他的小女儿患了肺结核,因他在青岛医学院工作,本来可以让大夫用他的公费医疗开点药,可是他不肯这样做,坚定地说:“公费医疗不能乱用。我们要遵纪守法。”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宁可卖掉家中惟一的一个大樟木箱。
对于束星北教授来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能为国效劳。男儿有泪不轻弹。1964年,听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他在家禁不住嚎啕大哭,为自己有力不能出、有志不能酬而痛心,也为不能与王淦昌教授在现场并肩战斗而伤心。全家大为震动,因为他的家人从来没有看见他流过眼泪。
1966年3月,束星北曾让他的大儿子到北京找到王淦昌,请求帮助调到中国科学院,希望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1972年,他又给老校长竺可桢写信,希望有机会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些愿望没有能够实现,但却强烈反映了他的那颗科学报国的赤子之心。
在青岛医学院期间,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数理基础,他尽心尽力地给青年教师讲授了电动力学、傅里叶级数、普通物理学、微分方程、矩阵、医学生物统计等课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束星北教授是一位性格刚强的人,在蒙受极大磨难、身处逆境的20多年中,满怀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诚之心,仍然挺立不倒,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钻研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成果:
1965年,他完成了《狭义相对论》专着。《狭义相对论》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是束星北1957年被划为极右分子后在青岛开始编写的,几经周折于1995年12月在青岛出版社出版。王淦昌曾说:“这不仅有助于我国相对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也是对这位才华出众的爱国科学家坎坷一生的一种意义深长的纪念。”
1972年,他完成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石油化工研究所委托的冲击力对金属胶粘结的破坏因素研究。
在被管制和监督劳动长达20年的逆境中,束星北依然尽可能地展其所长,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他提出了研制我国核武器的报告;还为青岛医学院修好、研制了一批当时国内难以修复和买到的精密电子仪器。有一次,一架刚从国外进口的脑电图仪被人误操作搞坏了。这架脑电图仪是用于尖端科研的极其珍贵的仪器,一般人修不了,也不敢插手修。他则主动请缨。一些好心人考虑到他当时所处的政治处境,劝他不必多事。他却说:“看到国家贵重仪器的损坏,而我袖手旁观,是我良心所不允。”“如果我修不好,就是批斗我也心甘情愿。”后来,他果真修好了这架仪器,并风趣地说:“雕虫小计耳!”
献身于海洋科学
1978年,中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束星北也迎来了自己科学的春天。
这年初夏,71岁的束星北还戴着“右派”、“历史反革命”两顶帽子在劳动。当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曾荣所长重视人才和业务,工作很有魄力,三次到束星北的住处,邀请束星北到海洋所从事动力海洋学研究工作。束星北终于被曾荣所长的诚心所打动,于盛夏抱病正式到该所工作。动力海洋学是束星北最后占领的一块科学阵地,于此,他走完了自己最后五年的生命旅程。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他主要在两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培养了一批动力海洋学的骨干人才,二是奠定了我国海洋内波研究的基础。
到海洋研究所后,束星北以物理学家深邃的洞察力意识到动力海洋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基础,先通过广泛了解科研人员的素质和科研状况,深入阅读有关海洋科学、海洋物理文献,提出了首要任务是要培养一支有深厚理论基础的物理队伍。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举办了有28名科研人员参加的海洋动力学学习班,他亲自任教,历时一年半。针对多数学员理论基础不牢、缺乏正规科研训练的情况,他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张量分析、流体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还边学边教,讲授了动力海洋学。此外,他重点抓了看待海洋问题的物理思维方法和严格的教学推演能力,打牢了学员的理论基础。后来,他培养的这28名学生,大都成为科研骨干和各领域研究课题的学术带头人;他所创建的研究组,已成为我国从事海洋内波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一年半多的海洋动力学学习班教学中,他从海洋内波在动力海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海军潜艇潜航安全的威胁构成出发,深刻地认识到虽然海洋内波研究是动力海洋学中的一块硬骨头,但是在我国动力海洋学研究中留此空白是不应该的,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是不相称的。1980年春,在动力海洋学学习班上,他与时任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所长的汪德昭共同倡导,并在我国近海开展以实测为基础的海洋内波研究。海洋内波的研究,是向海洋要成果的开始。在海洋所,组建了由他领导的海洋内波研究组,进行内波理论的探索研究和现场观察。为此,开展了测温链的研制。第二年,完成了由12个铂电阻探头构成的和以单板机控制、取样、记录的测温链,并在黄海进行了内波测量试验。接着,又开始研究16个热敏电阻探头构成的微机控制、取样、记录的测温链。
1979年12月,经山东省委批准,束星北20多年的冤案得到了彻底平反,完全恢复名誉。他对党能为其平反大为折服,内心非常激动,心情十分舒畅,工作异常积极,为我国海洋物理研究和培养人才鞠躬尽瘁。同年,他又为航天工业部计算了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弹头的数据仓接收和打捞的最佳时间,确认在三分钟内可以立即打捞,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了贡献。
1981 年 8 月,山东物理学会举行第三届代表大会,会上山东大学郭贻诚教授作了工作报告。原山东工学院王季中教授作了第三届年会筹备工作报告。本届年会经过民主协商、与会代表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束星北任名誉理事长。后来,又被选为许多学术组织的委员或顾问。
古稀之年的束星北教授满腔热情,抱病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奉献出了自己最后的时光。他生前一直对儿女们讲:“如我去世后,能把自己的骨骼穿成标本供教学使用该多好,这样我可以永远站在讲台上,望着我的学生。”
1983年10月,他不幸病逝于青岛。
1984年,束星北创建的内波研究组研制成功第二代热敏电阻测温链,并应用于海洋内波的正式现场测量。1985年《海洋学报》第7卷上发表了由他的学生执笔,以他为首署名的两篇有关海洋内波研究的论文。这些虽是初步的工作,但却是我国海洋
学界公开发表的有关海洋内波最早的研究论文,不仅填补了我国海洋内波研究方面的空白,并在国际上争得了地位。
199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百花苑为20位曾在青岛工作、生活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塑像,让人凭吊,供人瞻仰。9月30日,举行竣工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束星北塑像是首批入园的20尊文化名人塑像之一。
束星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祖国的科学史册中。
(作者:邱吉元)
主要参考书目:
①《国立山东大学(青岛)人物志》,山大(青岛)校友会编,海洋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②《青岛历史文化名人传略》(第一辑),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编,青岛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③《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④《青岛百科全书》,青岛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⑤《中国海洋城》,徐磊、宋立江、颜涛、江新霁编着,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