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中期,刘少奇作为工运领袖,视察了青岛的工运工作。30年后,刘少奇重踏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青岛,百感交集。1980年,冤案昭雪,刘少奇的骨灰,又在青岛撒在了他挚爱的大海之中。
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一生的光辉写照。
曲折,奋斗;坎坷,抗争;冤屈,信念,留给共产党人一面高风亮节的镜子。
经受了中共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刘少奇,留给共产党人这样一句警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这是处在逆境和挫折的刘少奇对夫人王光美的最后留言,是对党、对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也是鼓舞王光美活下去的力量。
在刘少奇71年的生涯里,共来青岛两次,时间是1925年5月和1957年7月。值的欣喜的是: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做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同年5月19日,刘少奇的骨灰在青岛撒向了浩瀚无边、滔滔不息的大海。
魂归大海,一代伟人在青岛光辉战斗的历史足迹,青山怀念。
一、刘少奇来青视察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诞生是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企业以后。青岛工人阶级的诞生是在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以后。正当青岛的工人阶级在黑暗中摸索,寻找自己的带路人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工人运动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青岛的革命形势、工人运动发生了重大变化。
1923年1月,以郭恒祥为首的四方机厂工人组成了青岛第一个工人组织“圣诞会”,工人斗争此起彼伏,引起党中央的关注,加快了开展青岛工作的步伐。
同年3月,全国铁路五路联合会派中共党员王荷波(化名满玉刚)来青,与郭恒祥等人取得联系,对圣诞会进行帮助、教育、改造,使其纳入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轨道。4月,中共济南支部派党员邓恩铭到青岛开展建党建团工作。8月,邓恩铭在青岛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青岛组。10月,邓恩铭被聘为圣诞会秘书,直接指导圣诞会的斗争,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骨干力量。
这期间,正值着名的“二七”大罢工失败,北方工人运动严重受挫。1924年到1925年上半年,在邓恩铭的领导下,青岛党、团组织进一步壮大,各界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工人运动轰轰烈烈,逐渐形成了青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反帝爱国斗争高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强烈影响。
1925年5月1日至9日,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圣诞会的傅书堂、伦克忠代表胶济铁路总工会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他俩向刘少奇详细汇报了青岛工人运动的情况,得到刘少奇的关怀和支持。会后,在他俩的陪同下,刘少奇来到青岛。
就在刘少奇来青岛之前,5月4日,邓恩铭在泰山路13号住处,被胶澳商埠警察厅冠以鼓动工潮首领之名拘捕,经各方营救,于11日被驱逐出境。中共山东地委决定,由李慰农负责青岛方面工作。在四方机厂西公司宿舍,共产党人王象午家即李慰农的住处,刘少奇在这里接见了青岛党组织的主要成员李慰农、王象午、傅书堂、丁子明、纪子瑞等人。
刘少奇与李慰农曾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过。李慰农向刘少奇汇报了青岛工运和党的工作情况。当刘少奇听到“纱厂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仅得2角钱,还要扣除房金,余者连最低饭费也不够;工人的疾病得不到医治,生育没有产假,10天不到厂即被开除;因工致残得不到抚恤;幼童和缠足女工更惨,常遭凌辱”时,刘少奇说:“这里的工人格外苦呵!”
当李慰农讲到“在党的领导下,纱厂工人自4月19日至5月10日的大罢工”时,刘少奇说:"很好,很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就是伟大的力量。工会是工人的台柱子,要把工人团结在周围;要把打入工会的工贼清除出去,要注意斗争的策略,工作要果敢、灵活。”
刘少奇从身边取来一份《向导》周报,笑着问:“每期能来多少份?还能读到什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能读到《中国工人》、《新青年》、《唯物史观》等书刊。
傅书堂说:“这些书,有好多文章同志们还看不懂。”
刘少奇说:“不懂不要紧,只要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就可弄懂。我们革命,光有武不行,还得有文,文武双 全了,才能战胜敌人。”
刘少奇还询问了支部活动情况,指出:“不仅要注意纱厂这样的大厂,还要把小厂的工人也组织起来,以四方 机厂为大本营,扩大青岛的工人运动。在工作中,目前一个阶段仍然打着民族革命的旗帜,但必须掌握好党的领导权……”
当时,大家都被四方机厂二月罢工斗争和纱厂罢工斗争胜利所鼓舞,情绪高涨。刘少奇提醒大家:“敌人决不会善罢甘休,可能正在筹谋新的反扑;我们共产党员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准确地认清时局。”为了使大家对时局认识的更深刻,刘少奇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加剧,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革命运动的高涨,并介绍了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和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决议。
刘少奇在青岛期间,李慰农召集了党、团负责人会议,一起分析研究了下一步的工作。最后,刘少奇嘱咐道:“你们工会成立不久,还很年轻。今后若有问题,要靠党来解决;有困难,可写信给我。”说完,在纸条上留下通讯地址,交给李慰农。刘少奇走后十几天,着名的“五卅”爆发的前夜,青岛纱厂的日本厂主雇用军阀张宗昌,向纱厂工人举起了屠刀,造成“5•29”惨案。李慰农立即写信给刘少奇。6月,刘少奇复信,并汇来中华全国总工会捐款2百元,北京学生会捐款2千元。有力地支援了这次罢工,青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二、刘少奇来青参加政治局会议
刘少奇第二次来青岛已是时过32年之后的1957年之夏。对青岛来说,这是最令人难以忘怀和瞩目的夏天。毛主席曾在青岛工作和生活了整整1个月。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抵青,与毛主席一起共商国是。当时的青岛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7月17日上午,刘少奇乘专机到达青岛,下榻山海关路9号,与周恩来、邓小平同住一楼。从毛主席来青大事记中可以看出,刘少奇那次来青岛的主要活动就是开会。
下午1时,毛主席召集在青的中央领导在第二海水浴场休息室举行政治局会议,刘少奇参加了会议。
第二天下午3时,毛主席在迎宾馆继续举行政治局会议。
7月19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迎宾馆主持召开甘肃等8个省的省委第一书记会议,刘少奇参加了会议。
7月20日,政治局会议在迎宾馆继续举行。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电贺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庆13周年。
7月21日下午7时,政治局会议结束。
7月22日,刘少奇离开青岛。
刘少奇在青岛的5天里,主要是讨论研究1957年中国夏季的形势。毛主席根据讨论的意见撰写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这篇文章收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这是唯一一篇毛泽东在青岛写的大文章。
刘少奇在青岛期间,还与邓小平、彭真、陆定一游览了中山公园、海滨公园(今鲁迅公园)及市容。
之后,刘少奇再也没来青岛。
三、刘少奇骨灰在青岛海葬
1969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河南开封惨遭迫害致死。在他临终前后,身边没有一个亲属。他的妻子儿女在几年时间里对他的生死下落不明,一直到林彪反党集团覆灭后的1972年,才得知刘少奇已于3年前离开了人世。
此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历史的脚步沉重而又迅速地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覆灭。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审查和解决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党内外的许多干部群众早就对刘少奇一案表示怀疑和不满,这时纷纷向中共中央写信,要求为刘少奇平反。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联合对刘少奇一案进行复查。
1980年2月,根据复查的结果,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做出《关于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
同年5月13日,刘少奇治丧委员会派王首道、刘澜涛等同志陪同王光美和她的子女们前往河南省郑州市迎取刘少奇的骨灰。14日下午4时,刘少奇骨灰运回北京,送往人民大会堂,安放于江苏厅。
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根据刘少奇生前的遗言,将把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海里。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死去的人都实行土葬,以慰在天之灵。1956年,新中国的领导人进行了一场革命,中央领导人集体签名同意死后火化。之后,从周总理开始,对火化又进行第二次革命,火化后不保留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湖海。这就是海葬。
海葬,是海洋上进行的一种特殊葬礼,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有“把骨灰葬在大海中”的遗嘱。1895年8月5日,伟人与世长辞。8月27日,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乘一只小船,把恩格斯的骨灰沉到离岸两英里的碧海中。
德国着名诗人海涅在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中有这样的诗句:
假如我死了,
请葬我尸入海心,
用它冰冷的水,
清凉我的方寸。
正象恩格斯一样,以此,表达忠于祖国的儿子对海洋的热爱和崇敬,与日月同辉,与大海共存。
5月19日,刘少奇治丧委员会派出工作人员,陪同王光美和子女前往青岛海区散撒刘少奇的骨灰。
9时30分,专机飞离北京。
10时25分,专机降落在青岛流亭机场。机场降半旗,哀乐低徊。数百名北海舰队的干部战士列队肃立默哀。专程从济南赶来青岛的山东省和青岛市、海军司令部、北海舰队的领导同志均到机场迎接。
海军接受了这项特殊的任务。原海军司令员叶飞躺在病榻上,带病参与具体研究事项,并派北海舰队出1艘导弹驱逐舰和4艘护卫艇护航。
青岛是个阴天,满天阴霾。车队到达码头时,还星星点点地掉了几滴雨花,天公有情,似乎也体察到了人们沉痛悲哀的心情,码头上,数百名海、陆军指战员和干部、群众,臂缠黑纱,脱帽肃立。扬声器播放着哀乐,半降的国旗在天空中缓缓地飘动。
11时45分,军舰汽笛长鸣,缓缓离港。码头旁停靠的所有舰艇上,着白衣蓝裤的海军官兵列队敬礼,目送军舰驶向海口。101舰出港后,4艘炮舰617艇、618艇、619艇、621艇快速跟上,前后左右各一,编队护卫。30分种后,军舰驶到刘公岛海域,按国家元首的级别,以最高的规格和礼遇,舰上播出哀乐,鸣炮21响。
下午1时。刘少奇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陪同王光美和子女捧护着刘少奇的骨灰盒来到驱逐舰后甲板。舰上广播室播出哀乐,甲板上挤满了人。刘源打开骨灰盒,王光美最后一次亲偎着骨灰袋,缓缓地打开袋子,看见了洁白如雪的骨灰,泪如泉涌。王光美,在祖国的黄海的大公岛的附近海域,撒下了第一把她至亲至爱的雪白的骨灰。接着,她捧了一把骨灰交给了小女儿刘潇谦……她失声痛哭!刘少奇的子女和亲属,以及原来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人员和刘少奇老战友的孩子——两位青年代表,依次散撒。随着刘少奇的骨灰和鲜花不断地抛进大海,人们在船舷边,凝望着,呼唤着,哭泣着。哭声和呼喊声,风声和海浪声,震憾着水天茫茫的黄海,响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雄伟的军舰编着整齐的队形,驶向返航的航向。海浪拍打着舰舷,凝重的天空渐变稀薄。下午3时30分,军舰靠上码头。
之后,王光美及其家属在青岛又住了几天。他们在工作人员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少奇同志,岛城人民永远怀念您!
来源:《辉煌的足迹——中共名人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