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文明园地
        今天的天气:

        携手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外办  【 】 发布日期:2021-08-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与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总书记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随后在很多场合多次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特别是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图景也就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陆续写入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必然、时代要求

          文明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天下大同”,并将其运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形成了“天下大同”“睦邻友邦”“以和为贵”“万国咸宁”等思想,极具文化包容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要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要求文明交流互鉴、消除文明隔阂、摒弃文明优越思想,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谋求整个人类、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既体现中国智慧又充满中国文化自信。

          共建共享:应对全球挑战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悲怆”的方式发出人类命运与共的警示,与此同时地区冲突频繁发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明显上升,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物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总书记不仅提出了“时代之问”,而且给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视角。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序言部分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明确和坚定了我国与世界各国持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和使命。总书记讲话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应对全球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发展赤字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以和邦国,以和为贵”,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这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中国人民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即使数百年前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谈起近代以来的国家记忆,中国人最不能忘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受尽屈辱的历史,经历了那个屈辱时代的中国人,最能懂得国家独立、民族尊严、世界和平对于中华民族的宝贵。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球大多数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秉持正确的义利观“计利当计天下利”,让不同社会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共商共建共享”式发展之中,不被强权逻辑和经济利益所囿。7月16日总书记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讲到“要拆墙而不要筑墙”,向世界发出加强开放融通的真诚呼吁,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至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和美之羹,在于合异”,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我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守与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正如7月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最后讲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愿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