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生警务既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理念,又是实现公安机关职责使命的机制。近年来,市公安局坚持爱民、安民、便民、利民,探索建立民意主导警务机制,持续深化“民生警务”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公安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打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会治安环境,建设与党委政府对社会稳定期望高度一致、与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期盼高度融合的新型警务模式。通过不断深化“民生警务”政务品牌,进一步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创新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市局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单位、集体一等功,全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连年实现新提升,治安满意率连续多年居全市各领域首位,也涌现出全国先进集体网警支队、海岸警察中韩派出所和别立福、李涌、林燕等一批爱民为民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
一、创建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社会形态的新变化、政府职能的新转变、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任务、新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牢牢把握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执法管理服务中,回应群众呼声,直面群众诉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于这种认识,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我市社会治安形势和特点,以维护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创建深化“民生警务”品牌为主要抓手,在警务活动中坚持爱民、安民、便民、利民,全面、系统长效地打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会环境,建设更高品质的“平安青岛”。
二、品牌概述
民生警务是指公安机关在警务活动、警力安排以及组织机构设置上,直面群众诉求,以“保民安、聚民力、暖民心、听民意、解民忧”为核心的现代警务模式。“民生警务”品牌是青岛市公安局着眼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坚持法治思维、民意导向、创新驱动,履职担当,主动作为,用“服务指数” 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的警务工作品牌。
“民生警务”品牌 LOGO 由字母“J”“M”和警徽组成,既简洁,又不失庄重和严肃。左下角字母“J”是“警”的拼音首字母,主体部分“M”是“民”的拼音首字母,二者合在一起既是“民生警务”的简拼,也寓意着“警民”一体,心连心。色调为警蓝和金光色,表示警务工作温暖民生、守护平安。警徽系公安元素,同时也代表青岛公安履职尽责忠诚担当。
“民生警务”品牌,坚持“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以人民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为坐标,不断创新惠民、利民服务举措,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树立“改善民生”第一导向,优化社会治理手段,创新服务管理举措,有效解决市民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维稳安民”第一责任,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升精准打击犯罪的整体合力,实行常态化、社会化和动态化管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更高品质的“平安青岛”。
三、主要做法
(一)抓好结合,确保品牌创建能落地
一是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组织广大民警认真学习“民生警务”品牌创建要求,把学习讨论作为民警统一认识的思想动员,不断提升民警对品牌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二是与主题实践相结合。以“民生警务”品牌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体悟实训”和“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等主题活动,使民警辅警通过品牌创建进一步深化对“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解认识,不断增强参与品牌创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三是与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在公安“放管服”改革、疫情防控、重大安保等工作中,发挥品牌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带动民警辅警忠诚担当、履职尽责,努力把品牌功能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发展优势。
(二)抓好创新,确保品牌创建有活力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结合警种部门特色实际,提出创建目标,指导各单位制定创建计划,落实规定动作,抓实自选动作,在品牌建设中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确保品牌生机活力。二是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营造品牌文化氛围,并注重与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相结合,在爱民实践中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三是创新内容载体。紧贴时代发展要求,对品牌不断进行丰富完善,组织广大民警在本职岗位上主动展示品牌、做出承诺,体现新精神,形成“参与品牌创建、热心品牌创建”生动局面。
(三)抓好推广,确保品牌创建见成效
一是树立推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民警辅警将“民生警务”品牌宣传贯穿本职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以实际行动为品牌增光添彩,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品牌宣传推介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在窗口单位摆放品牌标识、设计带有品牌标识的办公文创产品、在办公区品牌上墙、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扩大“民生警务”品牌的传播面覆盖面。三是注重总结提炼。挖掘“民生警务”品牌创建过程中的特色亮点、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形成一批具有可复制性、能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巩固深化提高。
四、主要成效
(一)积极回应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平安青岛”建设实现新提升
全面启动开展严打整治攻势雷霆系列行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21 年全市刑事警情较 2019 年下降 21.1%,刑事立案下降 10.9%,侦破案件数提升 23.3%,命案发案数近 20 年最低。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打击治理攻坚战,2021 年破获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较2019 年提升 5.7 倍和 3.4 倍,全力守护百姓“钱袋子”。从快从细侦办拐卖儿童案件,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典型经验被推荐入选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 优秀案例。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报案难、受案难、追赃挽损难等痛点堵点,在全省首创自述方式报案模式,有力提升了办案效率,2021 年挽回损失 6.18 亿元,得到广泛肯定和好评。
(二)积极回应群众对“公平”的新要求,规范执法实现新提高
深入开展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规范整治行动,2021 年办结积案 3.7 万起,重点积案清仓率 100%。全覆盖建成市、区(市)两级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升级改造派出所执法办案区,优化执法办案闭环管理系统, 健全完善三级办案机制,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 100%。严格常态化疫情防控,2021 年随访重点地区来青返青人员 360 万人次,追踪排查高危人员7.8万名,查处涉疫违法犯罪 74 起,有力维护疫情防控大局稳定。
(三)积极回应群众对“服务”的新期盼,便民为民实现新突破
研发“一窗通办”智慧警务服务平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90%,133 项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70 项高频事项“零跑腿”。升级优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公安“一码通”平台向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等八大领域拓展应用,推广用户突破 1113 万,扫码服务 3689 万次。出台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12 项措施和“我为群众办实事”19 条措施,推动新一轮户籍改革政策落地,2021 年办理市外落户 10.86 万人,同比提升 31.3%。开通户籍档案“掌上办”,推出中小学生身份证“免费邮寄”等服务举措,在中考、高考期间“上门”办理学生身份证 3.4 万余个。创新推出青岛车驾管 14 条便民服务举措,建成全省首个自助式新能源汽车科目二考场,实行机动车号牌“50 选 1”新政,极大地方便了社会群众。
(四)积极回应群众对“队伍”的新期望,素质强警实现新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聚焦发展急需、基层急切、百姓急盼,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全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学李涌、听民声、创满意”在线恳谈活动,通过“直播访谈+接听电话+回应诉求”方式解决群众意见建议 8425 件,切实改变作风,改善警民关系,增进警民和谐。
五、几点启示
(一)维护安全稳定是“民生警务”的基础
要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营造平安稳定的和谐氛围。弘扬和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一元主导、多元化解”机制,着力开展矛盾化解。服务社会稳定大局,落实常态化打击措施,消除维稳隐患。
(二)服务经济发展是“民生警务”的内涵
要统筹安全与发展,着力保障辖区经济建设,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积极履行“护航发展、守护平安”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全市社会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利企便企措施,进一步增强综合业务素质, 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治理能力是“民生警务”的支撑
要强化法治思维,聚焦秩序治理,整治改善民生秩序,着力构建稳定有序的生活环境。加大养犬、噪音、生态环保等领域治理力度,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违法行为,不断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四)树牢为民宗旨是“民生警务”的关键
要围绕群众工作所需、生活所向,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树牢“审批至简,服务为先”的理念,实现流程最简、办理最快、服务最优的目标。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创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供“无接触式”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摘 要】民生警务既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理念,又是实现公安机关职责使命的机制。近年来,市公安局坚持爱民、安民、便民、利民,探索建立民意主导警务机制,持续深化“民生警务”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公安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打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会治安环境,建设与党委政府对社会稳定期望高度一致、与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期盼高度融合的新型警务模式。通过不断深化“民生警务”政务品牌,进一步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创新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市局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单位、集体一等功,全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连年实现新提升,治安满意率连续多年居全市各领域首位,也涌现出全国先进集体网警支队、海岸警察中韩派出所和别立福、李涌、林燕等一批爱民为民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
一、创建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社会形态的新变化、政府职能的新转变、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任务、新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牢牢把握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执法管理服务中,回应群众呼声,直面群众诉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于这种认识,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我市社会治安形势和特点,以维护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创建深化“民生警务”品牌为主要抓手,在警务活动中坚持爱民、安民、便民、利民,全面、系统长效地打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会环境,建设更高品质的“平安青岛”。
二、品牌概述
民生警务是指公安机关在警务活动、警力安排以及组织机构设置上,直面群众诉求,以“保民安、聚民力、暖民心、听民意、解民忧”为核心的现代警务模式。“民生警务”品牌是青岛市公安局着眼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坚持法治思维、民意导向、创新驱动,履职担当,主动作为,用“服务指数” 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的警务工作品牌。
“民生警务”品牌 LOGO 由字母“J”“M”和警徽组成,既简洁,又不失庄重和严肃。左下角字母“J”是“警”的拼音首字母,主体部分“M”是“民”的拼音首字母,二者合在一起既是“民生警务”的简拼,也寓意着“警民”一体,心连心。色调为警蓝和金光色,表示警务工作温暖民生、守护平安。警徽系公安元素,同时也代表青岛公安履职尽责忠诚担当。
“民生警务”品牌,坚持“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以人民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为坐标,不断创新惠民、利民服务举措,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树立“改善民生”第一导向,优化社会治理手段,创新服务管理举措,有效解决市民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维稳安民”第一责任,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升精准打击犯罪的整体合力,实行常态化、社会化和动态化管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更高品质的“平安青岛”。
三、主要做法
(一)抓好结合,确保品牌创建能落地
一是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组织广大民警认真学习“民生警务”品牌创建要求,把学习讨论作为民警统一认识的思想动员,不断提升民警对品牌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二是与主题实践相结合。以“民生警务”品牌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体悟实训”和“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等主题活动,使民警辅警通过品牌创建进一步深化对“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解认识,不断增强参与品牌创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三是与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在公安“放管服”改革、疫情防控、重大安保等工作中,发挥品牌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带动民警辅警忠诚担当、履职尽责,努力把品牌功能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发展优势。
(二)抓好创新,确保品牌创建有活力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结合警种部门特色实际,提出创建目标,指导各单位制定创建计划,落实规定动作,抓实自选动作,在品牌建设中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确保品牌生机活力。二是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营造品牌文化氛围,并注重与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相结合,在爱民实践中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三是创新内容载体。紧贴时代发展要求,对品牌不断进行丰富完善,组织广大民警在本职岗位上主动展示品牌、做出承诺,体现新精神,形成“参与品牌创建、热心品牌创建”生动局面。
(三)抓好推广,确保品牌创建见成效
一是树立推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民警辅警将“民生警务”品牌宣传贯穿本职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以实际行动为品牌增光添彩,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品牌宣传推介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在窗口单位摆放品牌标识、设计带有品牌标识的办公文创产品、在办公区品牌上墙、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扩大“民生警务”品牌的传播面覆盖面。三是注重总结提炼。挖掘“民生警务”品牌创建过程中的特色亮点、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形成一批具有可复制性、能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巩固深化提高。
四、主要成效
(一)积极回应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平安青岛”建设实现新提升
全面启动开展严打整治攻势雷霆系列行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21 年全市刑事警情较 2019 年下降 21.1%,刑事立案下降 10.9%,侦破案件数提升 23.3%,命案发案数近 20 年最低。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打击治理攻坚战,2021 年破获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较2019 年提升 5.7 倍和 3.4 倍,全力守护百姓“钱袋子”。从快从细侦办拐卖儿童案件,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典型经验被推荐入选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 优秀案例。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报案难、受案难、追赃挽损难等痛点堵点,在全省首创自述方式报案模式,有力提升了办案效率,2021 年挽回损失 6.18 亿元,得到广泛肯定和好评。
(二)积极回应群众对“公平”的新要求,规范执法实现新提高
深入开展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规范整治行动,2021 年办结积案 3.7 万起,重点积案清仓率 100%。全覆盖建成市、区(市)两级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升级改造派出所执法办案区,优化执法办案闭环管理系统, 健全完善三级办案机制,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 100%。严格常态化疫情防控,2021 年随访重点地区来青返青人员 360 万人次,追踪排查高危人员7.8万名,查处涉疫违法犯罪 74 起,有力维护疫情防控大局稳定。
(三)积极回应群众对“服务”的新期盼,便民为民实现新突破
研发“一窗通办”智慧警务服务平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90%,133 项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70 项高频事项“零跑腿”。升级优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公安“一码通”平台向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等八大领域拓展应用,推广用户突破 1113 万,扫码服务 3689 万次。出台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12 项措施和“我为群众办实事”19 条措施,推动新一轮户籍改革政策落地,2021 年办理市外落户 10.86 万人,同比提升 31.3%。开通户籍档案“掌上办”,推出中小学生身份证“免费邮寄”等服务举措,在中考、高考期间“上门”办理学生身份证 3.4 万余个。创新推出青岛车驾管 14 条便民服务举措,建成全省首个自助式新能源汽车科目二考场,实行机动车号牌“50 选 1”新政,极大地方便了社会群众。
(四)积极回应群众对“队伍”的新期望,素质强警实现新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聚焦发展急需、基层急切、百姓急盼,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全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学李涌、听民声、创满意”在线恳谈活动,通过“直播访谈+接听电话+回应诉求”方式解决群众意见建议 8425 件,切实改变作风,改善警民关系,增进警民和谐。
五、几点启示
(一)维护安全稳定是“民生警务”的基础
要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营造平安稳定的和谐氛围。弘扬和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一元主导、多元化解”机制,着力开展矛盾化解。服务社会稳定大局,落实常态化打击措施,消除维稳隐患。
(二)服务经济发展是“民生警务”的内涵
要统筹安全与发展,着力保障辖区经济建设,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积极履行“护航发展、守护平安”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全市社会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利企便企措施,进一步增强综合业务素质, 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治理能力是“民生警务”的支撑
要强化法治思维,聚焦秩序治理,整治改善民生秩序,着力构建稳定有序的生活环境。加大养犬、噪音、生态环保等领域治理力度,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违法行为,不断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四)树牢为民宗旨是“民生警务”的关键
要围绕群众工作所需、生活所向,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树牢“审批至简,服务为先”的理念,实现流程最简、办理最快、服务最优的目标。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创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供“无接触式”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全面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