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青岛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挖潜提质抓增量、建设提升促保护、创新驱动惠民生的思路,以打好现代林业发展基础和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为目标,稳步推进林业各项工作。黄岛区灵珠山街道被全国绿委、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联合评选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城阳区、胶州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县,3个集体被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推进国土绿化,着力完善生态间隔体系
编制完成《青岛市“十三五”生态(林业)建设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发布实施,着力完善生态间隔体系。组织北部生态屏障建设调研工作,做到与市委、市政府突破平度莱西战略,与全域统筹、生态间隔布局,与生态惠民、精准扶贫任务三个结合,拟制了《青岛市北部生态屏障区建设规划》。深入挖掘国土绿化潜力,依托村边、水边、路边,开展村庄绿化、水系绿化和通道林带建设;实施节点扩绿、林带断档补绿、可视范围多边增绿,提升绿化质量;加大财政投入,开展火烧迹地恢复工程;加强退化林分改造和森林抚育经营。全年完成新营造林15万亩,其中新增造林4万亩,退化林分修复改造11万亩;森林抚育30万亩,火烧迹地恢复造林面积3000亩;新育种苗1.23万亩。
(二)强化依法治林,有效维护全域生态安全
一是建章立制,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印发《青岛市林业局2016年青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16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法治宣传工作考核细则》等文件;运用修编后“一张图”的成果,积极推进《林地利用保护规划》批复实施;修订完善《青岛市林业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编制《青岛市湿地保护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摸清资源底数,完成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范围、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林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共办理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核手续涉及18宗地,面积914.65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088亿元;核发木材运输证13700份,办理木材采伐1700余份。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综合执法能力。研究制定市林业局“十三五”普法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行政诉讼法》、《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等公共法律法规和新修订的《种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林业专业法律知识培训,举办林业系统行政处罚网上运行培训,累计培训120人次。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有效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破获涉林刑事案件21起,逮捕2人,取保候审12人,移送审查起诉3人;林业行政案件123起,行政处罚125人,结案率为97%;检查饭店、市场、山头林片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场所等106家,放飞野生鸟1068只,销毁网具963副。
(三)围绕中心任务,不断完善林业资源管理
一是强化组织管理,不断提升森林防火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四级联动和包战区机制,实施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切实做到靠前指挥,高效处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工作的通知》,提高了森林防火形势的分析预判能力;开展“人员大培训、队伍大练兵、岗位大比武、技能大提升”专项行动,各级防火指战员扑救技能得到大幅提高;市财政拨款2000万元在核心区域建成水灭火点85处,配备大型运兵车38辆,灭火机4500台,新修防火通道195公里。
二是推进湿地修复,保护野生鸟类资源。开展胶州湾(胶州段)1.1万公顷湿地恢复工程,启动少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总面积612.5公顷;与国际湿地局亚洲分局合作,开展湿地资源与湿地水鸟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全市野生鸟保护联席会议和网格化管理制度,编制《青岛市野生鸟保护手册》,落实管理责任;利用无人机对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实施全方位监测;持续推进鸟类环志工作,自1984年建站以来,累计环志放飞鸟类19目58科391种15.5万只。
三是科学防控,全面完成有害生物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电子分布图绘制、进行图像数据综合分析,建立完善数据库;利用无人机,对55万亩重点松林实施松材线虫病监测,人工普查松林120万亩,实现疫病疫情监控全覆盖;实施美国白蛾飞防作业215万亩,松褐天牛防治作业6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2%以上,无新增疫情出现;苗木检疫做到“全面、安全、及时、彻底”,共除治疫木5.41万株;完成苗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800多万株。
四是落实政策法规,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贯彻落实方案》;编制完成《青岛市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5)》;建成紫椴、崂山梨等珍稀濒危树种原地保存林675亩;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2处;制定《2016年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假劣林木种苗工作方案》,对70余家苗圃开展林木种苗监查和苗木质量抽查,合格率为100%。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五是系统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财政拨款75万元,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对13棵1级古树实施复壮救助,编制《青岛市古树名木救治复壮工作手册》。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古树名木微信平台和文化历史档案。
(四)创新管理模式,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改革创新。成立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对全市4个国有林场完成摸底调查,涉林面积13.14万亩,与省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编制完成《青岛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政府购买服务,利用财政资金,通过招投标等流程,选择专业有资质的公司承担起林地消长科学发展考核、森林植被恢复检查等专业性工作,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式的转变;开展“森林和湿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课题研究,对青岛市生态林业建设成果进行了价值核算。
二是举办林业创客大赛,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孵化”。与半岛都市报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以“点亮绿色经济 创新生态之路”为主题的林业创客大赛。共征集洪润林业等40余个创客项目,引进投资机构对获奖项目进行扶持,其中一等奖获得兴业银行贷款2000万元,成功搭建了林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支持林企建立病虫害研究中心和植物医院,建设青岛董家口国际木材交易产业园,搭建从原木贸易到港口物流粗加工(木材产业园)至生产加工销售的木业全产业链;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启动青岛森林医院项目,整合森林资源与大健康产业,探索建立林、木、养三体结合的经营发展模式,丰富了林业产业内涵,为实现青岛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实施品牌引领,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以“三宝”(蓝莓、茶叶、食用菌)产业为龙头,采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成食用菌四大生产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11家、专业村35个,年产值10.2亿元;采取“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的模式,林农以土地、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参与,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园1000余亩;采取电商拉动,发展经济林1.2万亩,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林下种植基地等三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和“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
(五)发挥林业行业优势,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开展退耕还林还果,实现自主脱贫。对全市510个经济薄弱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其中山区村172个,25度以上坡耕地7.4万亩,15度以上坡耕地15.11万亩,粮食单产水平较低,适于开展退耕还林还果;二是政策扶持经济林木种养,带动产业扶贫。对后韩南等4个市级经济薄弱社区分别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扶持,根据林农种植规模分别给予60万元至120万元的资金补助;采取集中供苗等方式积极开展“经济树种进万家”活动,向177个村庄送出石榴、樱桃等幸福树60余万株;从“创建省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县”专项资金中列支200万元,用于一般村庄绿化工作奖补;大店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三是积极开展科技扶贫。组织林业系统高级和中级工程师深入到镇、街道,通过经济林实用技术讲解、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林业科技帮扶,全年开展林农课堂8期,林间培训50余次,累计培训林农2800余人次,普及了林业科学种养、防虫防病等新技术。
二、2017年工作打算
推进实施“三个规划”(《青岛市“十三五”生态(林业)建设规划》、《青岛市湿地保护规划》、《青岛市北部生态屏障区建设规划》),以提高生态建设质量为主线, 抓好两个重点(国土绿化与资源保护),提升五种能力,促进青岛市现代林业全面发展。
(一)开展国土绿化,提高生态建设质量
实施“三个规划”,完善“一轴一屏、两网两带、三山三水、多极多点、生态间隔”的城市生态发展格局。一要持续抓好绿化提升,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绿化模范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引导开展街头绿园建设和庭院绿化,打造生态、宜居、幸福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低质低效林带(片)有序更新。二要积极拓展绿化空间,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以国家林业局新修订的《造林技术规程》为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合理拓展绿化空间,加大退耕还林还果力度,推动通道绿化和水系绿化向乡村延伸。多山林区域以生态修复和林相提升为重点,做好山体火烧迹地和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退化林和残次林等的抚育和改造;城市周边以通道绿化为重点,推进新建的青龙高速公路、青烟威城际铁路等重要交通干道隔离防护林带的绿化施工;多河流区域以河道及滩涂绿化为重点,做好主要河流沿岸的绿化治理。2017年计划新增造林面积2.3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4万亩,退化林分修复改造面积5万亩。
(二)推进林业改革,完善林业治理体系
一是推进并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落实《青岛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指导相关区市编制改革的具体方案,确保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切实解决好林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林场队伍稳定。二是以国有林场改革为牵引,研究探索已建成万亩林场管理、保护、经营的措施和办法,加大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三是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改革,建立健全林业资源资产管理机制体制。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资源管护水平
一是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严格落实包战区和网格化制度,积极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和清除活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突出森林火警预防、火灾扑救和救援保障等三大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完备的森林防火道路网、水源网、阻隔网、监测预警网、了望网、指挥通讯网等6大森林防火网络系统,提高综合保障能力。积极运用红外线热成像监控、无人机巡护监测等科学防控手段,构建实时立体监测体系。计划新建在大小珠山、崂山山脉城阳部分水灭火点44处、防火通道125公里。
二是提升林业综合执法能力。以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营造平安林业为主线,积极整合林业执法力量,建立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相关处室相配合的执法体系;结合季节特点,加强执法巡查,针对性开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规用火及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配套完善森林公安专业技术设施、设备。
三是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个体系建设,实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褐天牛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将提升监测高度、加大监测密度,拓展监测利用广度相结合,搭建立体监测平台,计划实施无人机监测重点松林154万亩次;将死亡疫木的安全除治利用做为松材线虫病安全除治的重要环节,不断扩大移动粉碎机等新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好地促进疫木循环利用,提升除治水平;以精确、安全和惠民为核心,组织好“飞防”作业,有效防控疫情发展蔓延,计划飞防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200万亩,松褐天牛39万亩次。
四是要提升林业资源管理能力。运用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成果,继续做好林地变更调查,严格执行林地定额和用途管制,依法审批办理占用林地项目手续,守住生态红线不动摇;建设以林业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共享服务平台,叠加森林、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专项调查监测信息,全面提升林业资源管理水平;简政放权,下沉审批,将便民服务作为林业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继续对部分区市赋予部分市级行政审批权;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推进《湿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五是提升林业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经营模式创新和新产品推介。鼓励和扶持优秀企业,加大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宏观指导,规范经济林产业有序发展,根据《山东省木本粮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方案》要求,做好我市木本粮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作;进一步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健全监测监管制度,切实做好农药使用登记,有效防范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森林医院项目,整合利用崂山风景区、即墨温泉度假区等现有资源,打造以森林疗法为核心,集养生、休闲、健身、林产品开发、森林旅游为一体的复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