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市党代会也作出“加快产业数字化,每年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的部署。全市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体系逐渐完备,但仍有一定差距。
为此建议:
一、补短板,提升创新能力
补齐核心数字技术产业短板,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专业园区,尽快在园区部署一批共性技术研究基地和中试平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推广。围绕通用芯片、传感器等关键领域补链延链强链,依托产业服务平台,加速引进孵化一批数字化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对本地数字化应用服务商的培育力度,建设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支持“链主”企业服务化、 软件化转型,建立本行业云平台云服务系统,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对外输出。出台专项政策,引进一批高成长软件服务商,由软件服务领域龙头企业牵头打造产业链,加快工业软件特色名城提档升级。
二、开场景,强化双向对接
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研究更多适合小微企业的场景改造案例。完善应用场景开放工作机制,建立“策划—发布—验证—推广”场景工作体系,探索以场景开放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加大线下推广服务力度,组建专家指导组和市区两级技术服务队,为企业培训答疑、联合会诊。
三、通堵点,强化要素支撑
支持“链主”企业、重点平台等结合产业链、供应链共性需求,打造垂直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制定地方特色标准,围绕重点产业链,推动行业协会联盟、产业互联网平台牵头制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市级标准。探索建立产业链数据共享机制,制定重点产业链数据共享图谱,完善数据交易制度。整合各类涉及数字化转型的财政资金,统一主管部门,放大财政政策资金杠杆作用。组建数字化改造产业基金,更多运用股权投资引进集聚产业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