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和实践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运作形态,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民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完善,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通过民主决策,广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民力,使决策建立在民主和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民主管理,使人民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民主监督,使各类政务活动在人民全过程监督下运行。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民主。全方位民主,是相对西方局部、有限民主而言的。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贯通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的有机统一,14亿人民群众共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人民民主制度在实践中得到了全方位落实。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覆盖民主。中国式民主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民主选举的五级人大代表共 262 万多名,其中直接选举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比为94%,是由亿万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可以说,中国式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民主”与“民心”相通,“民主”与“民情”呼应,既“有序”又“有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予以体现和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亿万中国人民才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最终确立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会贯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保障和实践主渠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这在与西方式民主的对比中更加凸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党的领导,不仅把人民的需求、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有机对接起来,而且把国家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中国式民主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而与之相对照,西方式民主只顾眼前漫天许诺、不顾长远打算兑现,只顾政治舞台作秀、不顾人民实际生活,是典型的“形式民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领导人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历时五年的《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10 次审议,10 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42.5 万人提出的102万余条建议。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作为首批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联系点,区人大常委会在强领导、布网络、建机制上下功夫,深度参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实验区条例》等20多部法律法规的调研论证工作,上报立法规划项目15个,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90余条。2021年7月,国家级新区和省内首个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新区设立,第一时间将新区的立法诉求反映到国家层面,基层民主可“感知”更“可用”。 三、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区样板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按照国家级新区的标准,改革创新,持续发力,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把党的领导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点。围绕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与工委(区委)同心同力、同向同行,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自觉在新区大格局下谋划和推进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委点题、人大监督、整体推进”,聚焦工委(区委)部署的省级赋权承接、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和“四新经济”等方面任务,迅速行动抓落实,不折不扣促到位,有力发挥了人大职能作用,2020年以来工委(区委)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13次。用好人大决定权,出台《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重点就蓝色海湾和啤酒城保护、城市色彩规划等工作,作出16个决议决定,强化红线意识和刚性约束,让影响全区发展的重大事项,在工委(区委)的领导下,通过法定程序得到落实。 (二)把服务发展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着眼点。在全国首个出台县区级人大《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常态化监督办法》,对监督的主体、原则、运行机制、结果运用等9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发动代表联系企业1821家,收集意见建议1687件,解决问题1660个,为新区营商环境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贡献了人大力量。围绕国有资产监督先行先试,在全省“首问”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视察国企改革情况,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和行政事业性资产专项报告。深入调研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开展清单管理、问题销号、绩效评价,持续加大督办力度,整改到位率连续四年保持97%以上。在全市率先提请工委(区委)出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改革等办法,建成预算联网监督中心。2020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和山东大学首个预算监督研究基地在新区设立。 (三)把人民至上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落脚点。以为民之情回应群众期盼,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在岗位责任中,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牵肠挂肚的问题。抓住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这个载体,把民主贯彻到票决各环节,制订项目征集、年中年底双测评等“十步走”工作法,以“项目入库、差额票决、挂图作战”为主线全力推进,在近两年人代会上票决产生19件61项区办民生实事,组织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完成投资253亿元,并牵头征集“十四五”期间15大类实事项目,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民生实事越办越实。聚焦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落实高质量”三个关键点,完善重点督办、跟踪督办、考核督办机制,针对换届以来代表提出的1679件建议开展“回头看”,推动医疗卫生和海域海岛管理两项工作再上新水平,涉港危化品储运隐患整治、“断头路”打通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建议得到有效落实。依托“线下”代表工作站和“线上”代表履职服务“双平台”,着力扩展“民情快递”服务功能,调动996名各级代表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统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服务群众“大提升”,提出具体项目703件,推动解决518件,为实现232万新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