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青岛统一战线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动态
        “喜迎二十大 同心跟党走”主题征文

        来源:青岛统一战线           日期:2022-07-27

        国之所需 吾之所向——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生物能源研究室、单细胞中心主任  徐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展现出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知识分子是思想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是我国改革发展中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作为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党的领导下,在新征程上奋进的故事。

        初定理想 科学报国

        我于1976年出生在福建漳州,这是一座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漳州,自来文风极盛,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兴建校舍、普及教育。八十年代是福建省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时期,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便是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踏上了求学之路。

        我的父亲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是一名出色的雕塑家和国画家,我从小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熏陶长大,而我母亲作为一个高级会计师,她潜移默化地在我的成长过程加入诸多理性思维。因此我一直对科学和艺术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探索神秘而未知的事物对少年的我来说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渐渐地我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去体验和探索这个世界的神奇!为了理想,我每天都在学习和思考中提升自我,过得十分充实。年少的我尚未清楚自己想要探索什么方向,但我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答案来得很快, 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根据本身的经济实力,以“有限目标,突出重点”为方针,主要的科学研究集中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少年时期的我也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学习生物技术,学以报国!

        心怀理想 从福建到北京

        对我而言,学习是很快乐的,每天都在探索未知、深化已知;学习也是公平的,付出时间和精力总会有回报。1993年,经过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学习,十七岁的我怀揣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正式踏上了北上的求学路。

        北京距我的家乡漳州有两千多公里,极远的距离带来了许多差异。相较于我家乡气候的温暖湿润,北京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还有语言的不同、饮食差异等等就更不必说了。可是所有的这些小烦恼,与我在北大学习的收获相比都不值一提。

        正所谓“未名湖畔修身性,大师近旁好读书”,在跨入北京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儿时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在燕园清丽典雅的自然环境里,浓厚古朴的书香气息中,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北大的精神营养,感受着北大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的学术氛围,就象一块海绵,在师长的谆谆教导下,不知疲倦地汲取着科学知识,尽情徜徉在科学的海洋。就这样我心怀着理想,正式踏上了科研的漫漫道路。

        追求理想 从北京到美国

        九十年代,生物技术热潮席卷全球,它的内在价值被广泛认知。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欧美发达国家,这门学科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积累,在慎重考虑并征求了老师的意见与家人的支持后,我决定赴美留学。

        经过激烈的申请竞争,我获得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是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大学之一,历史上共有2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此学习或从事研究工作。我的导师是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双料院士Jeffrey Gordon教授,他是一位消化科医生,却在肠道菌群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开拓性的工作,被饶毅教授誉为“于无声处听惊雷”,影响极为深远,我有幸成为他最早的微生物方向的研究生。我在Gordon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发表在Science杂志,是业界最早对肠道共生菌群基因组的深入认识之一。同时我也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2004年,我非常仰慕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样的“大科学”,因此接受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遗传学系和基因组研究院的工作职位,任基因型组装和分析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从事微生物组高通量分析工作,针对那时刚刚起步的第二代测序仪进行性能评价和应用开发。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挑战自我,学习与领会“大科学”和“小科学”各自的思路和魅力,并不断拓展自己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守护理想 从美国到青岛

        在历时11年的在美学习和工作期间,我时刻谨记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深知党和人民期待着留学生学成归国,我也一直期盼早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2008 年,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王利生所长和赵汐潮书记,亲自赴芝加哥招兵买马,我从他们作为科学院人的使命感,以及研究所创始团队的奋斗精神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前进动力。因此,我很快辞去美国的职位,放弃了绿卡,全职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所,依托中科院优势资源及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开始攀向新的科研高峰。时代为我的命运涂上了最灿烂的底色,我也要为这幅大画卷添上自己最美丽的一笔。

        在科研工作中,我与同事充分发挥中科院“三个率先”的精神,带头服务大局、集智攻关。我和我的同事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家需求中确定科研课题,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针对我国在生命科学高端仪器“卡脖子”问题,我与马波研究员等共同创建了单细胞中心,经历了从“买国外仪器”、到“用自己研制的仪器”、再到“推广自己研制的仪器”的无比艰辛却又无限光荣的历程。

        十年磨一剑,我们带领团队提出了拉曼组等单细胞代谢表型组学概念,研制成功 CAST-R、FlowRACS、RACS-Seq 、EasySort等一系列原创的微生物组单细胞分析科学仪器系列,这些仪器可以服务于细胞工厂筛选、生物资源挖掘、环境生态监控、慢病诊断、抗感染精准用药、肿瘤药物筛选等。在研究所的支持与鼓励下,这些原创的生命科学高端仪器正在通过青岛星赛生物进行产业化推广,同时我们还长期服务着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我们的目标是,让“青岛创造”“山东制造”的单细胞分析仪器,走向国内外的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个厂房,从而建立地球上每个细胞的功能身份证系统,以无损、实时、深入地探测与挖掘自然界和人体中蕴含的生物资源。

        同时,中心团队以微拟球藻为模式,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工业微藻合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研究体系,开发能规模化培养的光合固碳产油细胞工厂,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为解决全球性能源紧缺问题奉献我们科研人的光与热。

        坚守初心 履职尽责


        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我积极参政议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为山东、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018年起,我和同事们经过深入调研,先后递交了“鼓励联合科技攻关,遏制耐药性蔓延,保护山东生态大健康”“推动海洋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服务山东省海洋经济高品质发展”“筹建生命暗物质探测大科学中心,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筹建生物海洋芯片科学中心”等一系列议案。同时,代表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我向时任山东省书记刘家义和于杰副省长等深入汇报了“关于加快提升我省能源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建议”、“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服务我省重大科技行动部署”等议案,这些建议思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多个部门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面对新时代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我将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充分发挥好无党派人士的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在协商建言中为科技自立自强保驾护航,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为“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生动诠释做出精彩注脚!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是我心中不变的科学信念,激励我在科研征程中一往无前。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将继续以科技兴国为己任,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前沿和致力打造产业升级,在新征程上继续赶路!



        中国青岛市委 |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闽江路7号 | 邮编:266071 | 鲁ICP备:05038584号

        联系电话:0532-85912677 | 意见信箱:tzbdxcadmin@qd.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