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
        戏水观鸟赏美景 湿地旅游入画来
        字号大小:[ ]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积极保护湿地资源,并积极发展湿地旅游,描绘出一幅幅诗意画卷。

        保护优先 守好美丽湿地

        波光荡漾的湖滨湿地、一望无际的广袤河滩、绵延多姿的海岸湿地……近年来,湿地逐渐成为市民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各地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多措并举推动湿地科学保护与利用,守护美丽湿地。

        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曾经臭气熏天,垃圾无序堆放。2007年以来,华侨城集团开始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他们组建专业团队,邀请鸟类、水环境、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在水环境、鸟类监测等基础上,共同研讨修复对策,对湿地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今,这里芦苇茂盛,红树林郁郁葱葱。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湿地共记录1000余种动植物,同时,是深圳湾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鸟戏水。

        飞鸟在水面嬉戏觅食,市民游客在湿地公园游览观赏。每年有数百万迁徙候鸟在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停歇、换羽和越冬。江苏盐城东台沿海经济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蒋伟介绍,近年来,当地利用原有的720亩鱼塘,通过微地形改造、裸滩湿地恢复等方式,打造了自然湿地修复的优质项目,已陆续建成鹬见、凤栖、乐途、共生4座主题展馆,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采取湿地植被重建、生态补水、退池还湖等湿地生态修复方式,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山东省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程师郑国建介绍,2018年至今,济宁共修复湿地近1.5万公顷,建设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修复示范样本,创建湿地乡镇32个、湿地村居56个、小微湿地124个,重点打造精品小微湿地10处。济宁还坚持湿地保护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开展“荷花节”“放鱼节”“龙虾节”等湿地文化活动。

        合理利用 发展湿地旅游

        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宝藏”。全球现有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有13个,数量居全球第一。近年来,各地将湿地旅游与休闲度假、文化民俗等相结合,不断丰富产品形态,为市民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世界这么大,欢迎来盘锦度个假。”辽宁省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舒然介绍,近年来,盘锦以湿地资源为载体,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左右,全面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和湿地生态补水工程,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下一步,盘锦将围绕建设“国家休闲旅游城市”战略定位,发挥好“国际湿地城市”品牌优势,丰富四季旅游精品线路。

        在重庆梁平,小而美的“泡泡”湿地随处可见。近年来,梁平围绕“小微湿地+绿色旅游”,着力发展湿地旅游,涌现出百余家田园民宿、竹海民宿、吊脚楼民宿等新业态。梁平还探索推广“乡村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绿色旅游、自然教育”模式,形成了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湿地康养、湿地旅游四大生态支柱产业。

        位于长江之滨的湖北武汉被誉为“百湖之市”“湿地之城”。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园区通过打造公园生态运营服务体系,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整合公园及相关服务内容,建设了集游园、科普、文化消费、研学等于一体的全链条运营服务平台。园区内还开设了微型湿地科普馆,举办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向市民游客科普湿地生态保护知识。

        学习鸟类知识、沉浸式体验互动项目……四川西昌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推出的VR人机互动展,通过科技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让市民游客通过鸟儿的视角看世界,沉浸式感受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

        和谐共生 共创美好未来

        近年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400多个。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已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1021处省级重要湿地,设立了901处国家湿地公园。一处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湿地,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我们计划投入专项资金对东湖湿地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包含水环境治理、丰富水生植物、湖岸治理等,保护湿地生态多样性;修建湿地科普宣教中心,丰富宣教形式,通过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宣传可持续发展与湿地保护理念。”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有关负责人说。

        蒋伟表示,条子泥湿地在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还将积极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以“湿地+旅游、体育、科普、研学、农业”模式,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将湿地资源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体验产品。

        针对进一步发展湿地旅游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主任钟林生认为,各地要深度挖掘湿地的科学与文化内涵,开发具有特色、拥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湿地旅游产品。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推动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空间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联动,促进湿地旅游科学合理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湿地旅游相得益彰。此外,各地也要重视规划工作,合理划定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范围,科学有序推进旅游开发。

        天津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则建议,要对湿地旅游景区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更好地进行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建设。同时,科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将湿地旅游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研学科普等相结合,使其体系更完善、玩法更丰富、发展空间更广阔。同时,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还要注重丰富湿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景观品质,完善配套设施,助力生态与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