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位好母亲幸福三代人”,在平度市李园街道周戈庄村,就有这么一位好母亲——兵妈妈王秀芝。在村里人看来,今年82岁高龄的王秀芝老人是一位有福气的老太太,家庭和睦、四世同堂、衣食无忧。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经历了多少磨难和奋斗,才带着这个大家庭走到今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王秀芝老人出生于建国前,正值战乱年代,家中贫寒,她母亲身体不好,作为家中的长女,王秀芝不仅要洗衣做饭,还要照顾三个弟弟妹妹,因为家庭贫困,只接受过一年的小学教育就被迫辍学了。退学时,学校校长屡次找到她父亲劝说,说这个孩子不上学可惜了,但是最终也没有实现,不能继续念书成了老人一生的遗憾。用她的话说就是:做梦都想着上学,即使结婚生了孩子之后,还经常梦见上学被父亲抓回家,每次都哭着醒来。六七十岁她看书或者看电视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经常跟儿孙们“请教”。
妇女能顶半边天
1956年,19岁的王秀芝和22岁的于京业结婚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对于老一辈女人来说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在王秀芝出嫁的前一天,她的婆婆因多年疾病医治无效去世了,新娘子在新婚当天就披麻戴孝,这是普通人接受不了的,王秀芝当时也几乎哭昏过去,然而还有更困难的现实摆在面前:丈夫家还有一个3岁的弟弟和5岁的妹妹,此时都成了没妈的孩子。就这样,19岁的她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丈夫就常年在外工作,一直到1995年退休才回家,人们常说:长姐如母,长嫂如母。老人自己说:“我这一生看大了12个孩子,在娘家的时候,照看三个弟弟妹妹,结婚后照看小叔子和小姑子,还有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四个孙子孙女。”王秀芝撑起了这个家,她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再穷不能穷教育
王秀芝老人一直坚守一个信念: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许是因为当年自己辍学的经历,即使生活再累再难,她也坚持让孩子上学。她常对孩子们说:“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我给你们三个一座金山,你们也会吃空。我给你们置下一肚子知识,你们永远吃不完”,“有知识会识字,就算是当叫花子,别人也会另眼相看”。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她的见识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得益于老太太的严格管教,恢复高考后,她的二儿子于丰平考上空军军校,三儿子考上医学院,四个孙子孙女先后大学毕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着,学习和教育也成为了其家风的一部分。
没有入党的“党员”
王秀芝老人心地善良,村里谁家有困难,她都会帮衬一把,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她号召家人捐款捐物。老太太对外慷慨,对家人却一直奉行着勤俭持家的理念,家里有些桌椅板凳已经使用了40多年,比她大孙子的年纪还要大,但老人不舍得扔。她经常对子女说: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咱家今天这样的好生活,做人也要像“党员”一样,多做好事,先公后私。在老人的影响下,家里先后有9人入了党,儿女们常说,老太太是没有入党的“党员”。
全力支持国防建设
二儿子于丰平当兵40多年,王秀芝老人从未到部队探望过一次,从未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为了让儿子在部队安心工作,给孩子写信总是报喜不报忧,即使丈夫病重不能自理,她也坚持自己照顾,不耽误儿子的工作,自己实在照顾不了了,老俩口瞒着孩子们搬到了养老院。九十年代初,地方民航高薪聘请飞行员,儿子的思想上也有了动摇,王秀芝知道后跟儿子说:“当年送你当兵就是让你好好干,党和国家培养了你,别人给的钱再多也不能去。”有这样深明大义的母亲在背后默默支持,儿子在部队一直表现优异,先后被评为空军特级飞行员、优秀指挥员、优秀飞行教员、飞行技术标兵等,安全飞行近38年,累计飞行8000余小时,先后荣立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二次,于丰平说:“我的军功章里,有老母亲的一半。”
(市妇联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