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的通知
        字体大小: 打印
      1. 成文日期 2021-11-05
      2. 发布日期 2021-11-16
      3. 索引号 2436836648487486606
      4. 编号 青政办字〔2021〕76号
      5. 有效性 有效
      6.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1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打造开放创新新高地、开创开放共赢新局面、构建开放安全新体系,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1.外贸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国际贸易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果。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6407亿元(926.9亿美元)、增长8.2%。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成效显着,与229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对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0.6%、8.2%和14.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8.4%和9.3%。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海关总署批复。跨境电商进出口年均增长49.8%。2020年我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4.4亿美元,较“十二五”末增长83.5%,我市成功获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2.国际双向投资平稳增长,“双招双引”攻势成效显着。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122个,实际使用外资322亿美元。引进总投资过亿元内资项目2950个,引进内资8100亿元。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全市对外投资累计完成280亿美元、年均增长55.7%。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54亿美元、年均增长14.6%。海尔巴基斯坦鲁巴经济区等5个园区纳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境外合作区库。全市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完成188.4亿美元,全市外派各类劳务人员累计7.7万人次。

        3.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全面启动,引领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截至2020年底,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8项,形成68个创新案例。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青岛试点10项外汇政策,海关总署指导青岛海关出台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的17条政策措施。省政府出台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发展18项措施。

            4.创新国际经济合作平台机制,经济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大。建设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等国际客厅,集聚配置国际国内资源要素耦合交流。深化重点国家交流合作,建设中英创新产业园、中以创新园、中德生态园。创新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机制,累计与韩国釜山、大田,日本京都、川崎、宫崎,美国旧金山、芝加哥,德国曼海姆、汉堡、卡塞尔等61个国家(地区)的111个城市(省州、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先后在新加坡、韩国、德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等9个国家(地区)设立了青岛境外工商中心。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高发,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变化。国际投资萎缩,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我市开放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待加强,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不明显。开放高地引领示范效应不突出,同位竞争特色优势不鲜明,经济园区支撑作用有待提高。资源要素约束与现有闲置资源的错配现象比较突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不高,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贡献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倡议和我国扩大开放的五项新举措为根本遵循。

         

        坚持开放引领。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要素能力。增强开放动力,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助推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提高开放质量,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合作共享。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扩大青岛经贸合作“朋友圈”,共享发展成果。发挥对外开放综合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全球经贸合作布局。

        坚持创新驱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引进国际先进要素,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创新合作,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开放与改革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开放倒逼高难度改革,推动从商品和要素开放转向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升级。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坚持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加快与胶东经济圈各市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等相衔接。推动贸易投资绿色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把青岛打造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战略支点,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世界知名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城市。

        1.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基本建成。打造成为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地方间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企业创业兴业的聚集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十四五”期间,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30%,双向投资合作年均增长25%,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0%。

        2.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新高地,沿黄流域创新策源地,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主阵地。“十四五”期间,片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到“十四五”末,片区外贸进出口突破310亿美元,年均增速15%左右,跨境电商等新消费模式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3.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7%。落实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服务进出口额达到1250亿元,年均增长8%。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保持先进行列,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120亿美元,年均增长19%。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到“十四五”末,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达到800亿元规模,年均增长70%以上。

        4.国际双向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十四五”期间,利用外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按商务部FDI统计口径累计达到350亿美元,全市力争过亿元重点项目引进内资总规模1.2万亿元。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发展,全市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实现1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累计实现150亿美元。

        5.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明显成效。开发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域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6.国际经济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世界经贸“朋友圈”更加广泛,交流合作活动更加务实多元,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网络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青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开放的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十四五”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年    均

        属性

        1

        货物进出口额(亿美元)

        926.9

        1300

        7%

        预期性

        2

        服务进出口额(亿元)

        848.9

        1250

        8%

        预期性

        3

        服务外包执行额(亿美元)

        50.7

        120

        19%

        预期性

        4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亿元)

        54.2

        800

        70%

        预期性

        5

        利用外资FDI(亿美元)

        58.5

        五年累计350

        预期性

        6

        过亿元项目利用内资(亿元)

        1920

        五年累计1.2万

        预期性

        7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

        21.9

        30左右

        预期性

        8

        对外实际投资额(亿美元)

        10.5

        五年累计100

        预期性

        9

        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亿美元)

        28.8

        五年累计150

        预期性

        10

        上合示范区

         

        对上合国家贸易额(亿美元)

        1.9

        7

        30%

        预期性

        对上合国家双向投资额(万美元)

        943

        2878

        25%

        预期性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万标箱)

        165

        265

        10%

        预期性

        11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5.2

        五年累计1000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亿美元)

        170

        310

        15%左右

        预期性

            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一)建设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中心。完善多式联运功能,打造上合物流大数据平台,建立区块链数字单证体系,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搭建物流服务平台。建设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交割、国际采购、国际中转集拼、国际分拨配送等保税物流服务,发展跨境冷链物流。加密“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密度,在国际班列各枢纽节点建设冷链仓储设施、海外仓和海外物流园区,扩大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到“十四五”末,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作业量达到120万标准箱,形成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物流枢纽。

        (二)建设便利繁荣的现代贸易中心。结合上合组织国家国别国情,发展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加工转口贸易,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二手车出口业务,扩大优质农产品和食品进口、转口贸易规模,打造上合特色商品进出口集散地。拓展多种方式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加快建设境内外国际配送中心、海外仓等设施。发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服务外包、维修服务、技术服务、软件信息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提升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暨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影响力,完善上合国家客厅功能。推进本外币多双边贸易结算试点,提高贸易结算融资便利化水平。到“十四五”末,建成与上合组织国家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的示范区。

        (三)建设互利共赢的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发展上合友好城市关系,定期举办“青岛日”双向投资贸易推介活动,促进更广泛的经贸合作。加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建设现代农业合作基地,推动旱作农业育种种植、优质畜牧品种引进繁育以及生态修复建设。推进柬埔寨桔井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境外园区建设。加强与莫斯科科技城、中白工业园合作联系,促进双园互动发展。探索多种金融融资模式创新,搭建上合示范区“金融超市”和跨国合作平台,增强金融支持服务能力。到“十四五”末,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项目突破100个,双向投资额达到5亿美元。

        (四)建设包容开放的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加大在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宣传投放,开发观光度假、专题游览、颐养健康和生态休闲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动双方旅游企业间合作。支持双方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学术研讨、论坛沙龙、互访交流等活动。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技能展示交流、援外培训实习等业务。建设中国-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基地,打造集资本、技术、人才、法律服务、仲裁机构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上合组织国家来华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文体活动和技能培训集中地。

        专栏1:上合示范区重大平台

        1.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培育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打造东北亚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多式联运组织中心。2.地方特色商品进口展示体验交易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为上合组织国家提供特色商品展示、体验、交流展销服务。3.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争取依托胶东国际机场等设立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4.“一带一路”(青岛)中小企业合作区:搭建跨国采购、产学研合作、企业家交流培训、国际双创大赛等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企业合作提供服务。5.上合法智谷:搭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企业经贸合作的法律、会计、评估、审计等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服务。6.上合海洋国际创新中心:依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所开展技术研究、国际化教学等国际合作,探索共建上合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中—乌科技创新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7.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举办上合组织国家投资贸易论坛,展示各国金融、农业、文旅、轻工工艺等产品和服务,打造地方经贸合作交流平台。

         

            (一)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全面实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106项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推出一批贸易投资、金融开放、创新驱动改革创新举措,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深化“管委会+平台公司”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机构更加精简高效、运营机制更加灵活实用、人员管理更加富有活力、政策支撑更加系统集成的体制机制。推行一网通办、多证合一、综合监管等管理模式,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二)建设国际贸易创新中心建设橡胶、棉花、铁矿石、原油、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打造国际贸易供应链平台,强化大宗贸易、物流集散、供应链金融、专业服务、商品定价等功能。加快冷链仓储和交易平台,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特色产品跨境电商及大宗水产品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集成电路、机电产品、医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拓展技术贸易、保税维修、医疗服务等高端新兴服务贸易,探索开展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十四五”期间,建成3个以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贸易创新平台。

        (三)打造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加快青岛港向贸易港、枢纽港转型,延伸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沿黄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对接日韩最快捷的桥头堡。发展航运保险、货运代理等服务业,建设国际航运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提升港口自动化、智慧化水平。发展高物流附加值的集拼、拆拼、国际中转和多式联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集装箱中转比例提高到20%以上。建成重要的国际货物中转集拼中心、国际分包及配送中心,提升铁矿石国际中转、集装箱中转、山东地炼进口原油经青岛港疏运能力。

        (四)构建现代金融开放体系。培育航运保险、创投风投、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兴金融业务,发展飞机、船舶的商业保理等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业务。深化与中欧国际交易所等机构对接合作,共建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探索贸易投资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按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支持片区银行机构按规定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探索股债联动、境外投资、仓单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十四五”期间,年新增各类新兴金融机构15家以上。

        (五)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制造产业升级工程,支持重大课题研发、试验验证平台和智慧码头建设,发展涉海装备研发制造、维修、服务产业。探索建设国家基因库北方中心(国家海洋生物基因库),构建标准化基因组数据库。支持突破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监测仪器、深远海养殖等前沿交叉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开展海洋科技创新研究,打造基因测序、种业资源、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海洋生物产业链条,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推进海洋生物、可再生医学、基因编辑育种等研究,建设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蓝色药库研发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片区海洋产业增加值争取年均增速10%。

            (六)加快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突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规模化量产,探索引进先进工艺、大尺寸晶圆生产线,沿着产业链向设计、封测、原材料和装备等上下游环节拓展,建设高端显示和光电产业园。建设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实验室,支持海尔卡奥斯平台建设,搭建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和专业细分平台。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十四五”期间建设1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国际联合协同创新,参考德国弗朗霍夫模式,建立先进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以应用创新促进产业技术研发。支持企业与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在中日韩合作等领域开展差异化试点,设立中日韩共同投资基金等,为中日韩自贸区的达成进行风险压力测试。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赋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

        (八)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争取中日韩自贸区先行先试,开通生鲜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发挥日本国际客厅作用,为中日企业对接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引进发展日韩医疗、养老、培训、金融产业,加强影视制作、会议展览、文化旅游、国际教育等交流合作。借鉴日本“六本木新城”模式,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建设中日韩跨境电商体验中心、日韩服贸港和日韩商务城,打造成为国内日韩商机最丰富、文化氛围最浓郁的区域。

            专栏2:青岛自贸片区重大工程

            1.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打造集现货电子交易、在线融资、仓储物流、大数据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和服务平台。2.欧力士产业运营总部平台项目:重点围绕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节能环保领域、升级青岛日本国际客厅、金融综合服务、医疗健康、城市开发、文旅文创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中日产业对接的畅通交流通道。3.海丰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打造5G智能化、全自动绿色仓储物流基地,增开高频率、高密度中日快线等集装箱班轮航线,设立东北亚航运及船员管理中心,打造全球港口物流智能管理平台。4.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围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集装箱中转集拼、保税油品混兑、海关智慧监管等,研究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和经验模式创新。5.中日韩消费专区:依托青岛西海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免税店、线上商城,集聚日韩教育培训、医养健康、文化娱乐、金融商务等要素资源,推进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体制机制创新。6.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设立自贸服务中心,搭建线上投资贸易促进综合服务平台和分行业、分领域专业服务平台,开展法律支援、信息咨询、推介代言、工商等服务。

         

        (一)推进优进优出计划。稳步发展进口商品直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用好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肉类等进境商品指定监管场地,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和进出口企业区域品牌商标化,集中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产品出口,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推动绿色引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决策,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相衔接,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畅通企业出口转内销渠道。

        专栏3: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旨在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1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函》(商贸函〔2020〕612号),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021年1月,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青政办字〔2021〕16号)。提出到2022年,示范区进口贸易结构显着优化;其中,货物贸易进口规模超过1500亿元,对全市货物贸易进口规模贡献率超过60%。示范区远期目标将打造联动日韩、拓展欧亚、辐射全球的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式的国际开放新格局,打造航运贸易金融中心、中日韩消费中心、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二)实施产业贸易融合计划。实施高质量外贸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发挥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作用,扩大海工装备、船舶、海洋化工出口。加快建设崂山区家电和城阳区轨道交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扩大家电电子和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结合纺织服装、蔬菜、发制品、禽肉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产业集群。围绕研发设计、认证检验检测、营销、品牌建设、现代供应链、融资租赁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评山东省级外贸高质量发展区,进一步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结合我市工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扩大大型装备、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专栏4: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商务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紧密依托现有特色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经过5-10年的艰苦培育,在全国形成一大批出口带动效应强、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龙头企业作用突出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为对外贸易由大转强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青岛市现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9家,包括莱西市禽肉基地、平度市蔬菜基地、胶州市发制品基地、即墨区服装基地、城阳区铁路机车基地、崂山区家电基地、胶州运动帽基地、平度睫毛制品基地和西海岸新区船舶基地。

        (三)推进外贸新业态提升计划。实施市场采购贸易专项行动,提升便利化水平。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配套措施,加强融资信保支持,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规范内部风险管理,健康发展。支持自贸片区进一步扩大综保区保税维修、融资租赁业务。健全二手车出口平台体系,有序推进二手车出口。发展20个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跨境电商产品品牌,带动发制品、家具、手推车、汽配、户外等优势产业出口。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培育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的重点海外仓,升级打造一批集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商业模式创新基地、大数据分析中心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完善升级市级公共服务平台,集成通关、政务、金融、供应链等服务功能。开展“全球中心仓”模式创新,培育跨境电商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等新模式。依托青岛国际邮轮母港、胶东国际机场开展免税业务,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四)实施贸易数字化计划。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支持企业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推介、在线洽谈和线上签约,推动数字化营销。推动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推广渠道管理等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贸易型企业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健全贸易数字化政策支撑,实施数字强贸工程,构建贸易数字化生态体系。

        (五)推进投资贸易联动计划。落实总部企业奖励政策,大力招引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和国内大型贸易商来青设立运营总部。大力落实稳外资政策,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以建营一体化、投建营一体化等多种方式实施项目,带动装备、零部件出口,提高产业链参与度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六)实施贸易畅通计划。结合国家30个“一国一策”重点市场,落实开拓多元化市场工作方案。针对市场需求较大、辐射周边能力较强、经济较发达的人口过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定个性化开拓方案。鼓励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我市相关设备、原材料出口。支持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在青岛建立进口商品直销网点,合作建立营销网络、仓储物流基地、分拨中心等。结合国家自贸协定谈判最新进展,加大对26个自贸协定签约国(地区)市场开拓力度。加强自由贸易协定(FTA)培训,优化原产地管理,指导企业利用原产地累计等规则,提升FTA关税优惠政策利用水平。

        (七)实施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计划。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政策工具和平台作用,加快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支持企业通过境外并购产业园区、生产基地、贸易分支机构、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中心,在境外建立营销和服务网络,优化全球市场布局。鼓励企业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完善营销和服务保障体系,开展仓储、展示、批发、销售、接单签约及售后服务,布局集商品展示、仓储物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境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海外仓。发挥国际营销公共平台带动和示范作用,助力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

        专栏5:国际营销体系建设

        国际营销体系是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销售中国商品或为中国商品提供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的实体渠道的集合,类型主要包括境外分支机构、零售网点、批发展示中心、售后维修网点、海外仓等。建设国际营销体系是提升外贸产业链价值链、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有关实施路径。

        (八)实施新型国际贸易发展计划。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遇,探索建设 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等新型国际贸易示范区。加快推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创新金融监管,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企业借助政策优势发展离岸贸易,规范开展转口贸易和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加强风险管理、政府监管、法律法规、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建设,鼓励转口贸易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企业集聚发展。

        (九)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高地。围绕新一轮现代服务业规划,构建“双核引领、主轴支撑、多点协同”的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培育特色服务贸易集聚区。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发展运输、旅游、建筑、金融、文化、软件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打造新时代提升青岛服务贸易发展能级的核心引领区,青岛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双引擎”。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等城区重点发展数字服务、研发设计、维护维修、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商贸会展等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主体规模,培育核心竞争力,催生业态模式创新,充分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发展服务于航运贸易的专业化融资、保险、结算业务,打造服务贸易发展“支撑轴”。研究制订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专栏6:各区(市)服务贸易特色发展指引

        市南区

        旅游、金融保险、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文化娱乐、其他商业服务

        市北区

        运输、建筑、旅游、文化娱乐、其他商业服务、维护维修

        李沧区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

        崂山区

        运输、建筑、旅游、金融保险、电信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产权、其他商业服务

        青岛西海岸新区
          (含自贸片区)

        运输、旅游、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文化娱乐、其他商业服务、维护维修

        城阳区

        (含青岛高新区)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文化娱乐、其他商业服务

        即墨区

        其他商业服务、维护维修

        胶州市

        运输、建筑、其他商业服务、维护维修

        平度市

        其他商业服务

        莱西市

        其他商业服务

            (十)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围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数字贸易、工业互联网、文化旅游等领域实施“四大工程”,培育数字贸易、金融保险等潜力型服务产业,创新传统服务贸易供给方式,拓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打造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发挥服贸会、进博会、上交会等重要平台作用,推动市场主体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文化、金融、软件信息等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做大影视文化、会展会议、海洋科技、医养健康、航运物流、滨海旅游和蓝色金融等特色服务出口规模,争创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健全服务贸易统计监测体系。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探索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依法对失信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十一)提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水平。加快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进程,发展云外包、众包众创、平台分包、数字制造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等新型服务外包,助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引导市场主体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推动服务外包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离岸在岸服务外包协同发展,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示范企业。高水平建设服务外包园区,提升新型服务外包承载能力,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贯彻落实财税领域支持政策,增强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升培训类、信息类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的综合能力,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向产教融合、业态集聚、人才供给、订单众包方向综合发展。

        专栏7:部分重点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集聚区

        市南区

        软件及动漫产业园、青岛(市南)国际技术交易市场、航运贸易集聚区

        市北区

        橡胶谷、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青岛航运服务产业园、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李沧区

        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青岛国际院士港

        崂山区

        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国际创新园、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国际供应链服务集聚区、云谷智慧产城园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
          (含自贸片区)

        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光谷软件园、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前湾港南港区物流集聚区、中德生态园、中日节能环保产业园

        城阳区

        (含青岛高新区)

        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天安数码城、青岛软件科技城、环海经济开发区

        即墨区

        即墨陆港国际枢纽经济区、海洋科技服务集聚区、温泉康养集聚区

        胶州市

        胶州湾国际物流园、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青岛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

        平度市

        中农批青岛物流园、大泽山—茶山旅游集聚区

        莱西市

        中农超青岛(莱西)国际农产品智慧物流园、姜山湿地旅游集聚区

         

        (一)突出重点产业领域项目招引。加强重点产业链策划,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稳链,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加强产业项目储备。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海洋经济、金融业等项目招引,做好战略性产业规划。重点培育发展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强新零售等新经济及第六代通信等未来产业招商。突出重大项目跟踪研究和招引,推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制造业及服务业500强、独角兽企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招商,加快形成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落实青岛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吸引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鼓励大、中型成长型总部企业发展,努力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方总部基地城市。

        (二)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抓住新一轮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快引进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互联网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抢抓跨国公司全球布局调整时机,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以龙头项目和优势资源为“链点”,实现产业链集群发展。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优势,把握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机遇,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投资、贸易、航运等服务业投资。提升日韩合作,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新基建等重点领域,打造多层次、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强研判欧美国家的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趋势,促进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

        (三)拓宽外商投资开放领域。落实国家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保障开放举措有效实施。争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互联网信息等领域先行先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推动制造业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重点产业和机械制造业外商参与兼并收购,吸引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生态效益好的高端制造产业,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内相关技术创新和研发支持的发展机遇。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国际产业合作园、境外并购产业合作等开放平台,增强外资项目承载能力。

        专栏8: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主要举措:1.依托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两大高能级开放平台,争取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增设试点政策落地,力争成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出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3.制定青岛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申请方案,争取将山东省(青岛市)纳入国家下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增设试点范围。

        (四)提升利用外资综合效益。优化外资结构,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动外资由规模速度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带动作用和外资竞争效应,引进外资新业态、新模式和领军人才、先进理念、全球网络等资源要素,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产业、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生态等多维度、综合性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五)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等配套制度,落实《外商投资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投资审批便利化,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完善外资协调服务机制,加大政策宣讲解读,构建由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商协会、企业组成的“四位一体”投资促进体系,全方位、全流程、全渠道加强投资促进服务。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制定青岛市外商投诉工作指南,设立市、区(市)、镇(街道)三级投诉和权益保护工作点,及时处理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反映的各类诉求和问题。切实履行国民待遇原则,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供应商条件确定、评标标准等方面,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六)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数字化招商。健全顶格推进“双招双引”机制,加快培育和建设招引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商协会、社会化招商中介机构、专业化招商公司作用,开展社会化招商、专业化招商。发挥产业链优势,推动本地企业、机构以商引商、以企招企。建立产业项目专业评估咨询体系,在重大项目签约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为重大项目洽谈和引进提供智力支撑。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字技术与招商引资深入融合。建设数字化政府,打通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重点项目调度平台与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通道,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匹配。

        (七)构建产业招商体系。完善招商引资产业、政策、载体、机制以及队伍体系,系统性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点再提升、高位再出发。结合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统筹区域产业资源,规划设计重点产业链图谱。完善产业发展、投资优惠、招商奖励等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梳理公布招商“两库三图”(闲置厂房资源库、办公楼宇资源库及对应的地理位置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招商地图),优化招商资源和项目匹配。完善平台功能,推进国际资源与国内资源整合,为企业沟通合作提供更多互动机会。开展招引人员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建设“懂产业、懂政策、懂流程、懂经营、懂市场”的专业精干招商队伍。

        专栏9:开展“双招双引”攻势

            主要举措:1.编制重点产业链生态图谱,突出主导产业差异化和重点产业链招商,强链补链和产业集聚。2.强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项目)、独角兽企业(项目)等大项目好项目引进。3.拓展升级青岛市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和重点项目调度平台。4.打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招商平台。5.打造国际招商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和园区载体平台,加快引进高端制造业和外资项目。

        (八)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深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支持产能、装备、技术、品牌、标准、服务走出去,促进国内外产业协同,形成产业链协同联动整体优势。推进“一带一路”产业互补合作,对东盟地区推动橡胶轮胎、纺织服装、农林加工等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对欧亚地区推动家电电子、机械制造、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等产业合作;对非洲地区推动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对欧洲地区推动家电电子、设计装饰、国际物流等领域合作。稳慎开展对美投资合作。强化国内大循环所需的资源技术供给,加快建设印尼镍铁矿、老挝钾矿、柬埔寨农林、非洲棉花、毛里塔尼亚铁矿等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基地,加强医疗卫生、生命科学、新材料等核心关键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参与陆上通道、海上支点建设合作,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高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渠道畅通。

        (九)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支持领军企业并购境外品牌,吸纳渠道、技术等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价值链整合。鼓励多元化投资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引入多元化股东、合作伙伴,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合作模式。制定实施本土跨国公司培育计划,推动行业领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产能合作,培育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品牌营销能力建设,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地位。拓展境内外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鼓励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探索跨境股权、可转债、基金等创新业务。

        专栏10:实施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工程

            主要举措:1.优化全球布局,突出一带一路,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跨国竞争实力。2.鼓励国际研发创新合作,支持企业设立离岸创新基地,用好国内外研发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3.提升跨国并购整合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国际并购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4.支持走出去带动回归发展,实现内外协同、产业带动、资本技术回归。5.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水平,打造一批领军型跨国企业集团。6.打造国际自主品牌,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7.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集中精力培育“链主”企业。

        (十)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布局建设生产制造、物流贸易、资源开发利用等境外合作区,培育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服务功能完善的境外产业集聚区。制定实施境外经贸合作区培育计划,推进重点境外合作区提质升级,发挥“合作区+”的辐射带用作用,打造优势产业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推动境外合作区与境外产业园、物流园以及贸易投资企业主体开展合作,建设中国(青岛)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共同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建设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引导国际化经营企业发挥海外技术、品牌、渠道资源优势,回归我市建设主导产业明确、技术升级带动明显、品牌影响突出的产业园区。发挥“青建+”等走出去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自主的全球价值链网络。

        专栏11:境外经贸合作区培育计划

        主要举措:1.以“一带一路”沿线关键节点国家为重点,通过“产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在合作区开发的同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与外方地方政府沟通交流,共同支持合作区建设。3.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大金融支持走出去力度。4.争取境外经贸合作区绿色发展试点,鼓励运营企业构建绿色循环生态系统。5.支持具备实力的合作区开展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6.实施“合作区+”工程,促进境外合作区与欧亚班列、跨境电商、货物贸易等协同联动。

        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1.海尔集团巴基斯坦鲁巴经济区。2.海尔集团印度北方工业园。3.海尔集团俄罗斯工业园。4.海信集团南非工业园。5.海信集团墨西哥工业园。6.瑞昌科技公司赞比亚棉花加工产业园。7.中启控股集团柬埔寨桔井经济特区。8.中资中程集团印尼综合产业园。9.东方铁塔老挝钾矿资源开发加工园。

        (十一)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深耕西亚、非洲、东盟市场,拓展欧亚、拉美市场,在能源、道路、房屋建设等传统优势领域基础上,大力开拓太阳能、通信、港口、绿色循环建设项目领域。加强对外承包工程政策指导,增强企业参与项目投融资和建成后运营管理能力,向建营一体化、投建营一体化的综合发展模式转型。健全多元化融资体系,支持融资方式由主权融资向项目融资方式转变,探索“金融机构+投资平台+企业”模式。推动对外设计咨询发展,鼓励骨干企业加强与发达国家建筑设计、承包工程企业合作,做大做强国际业务,做精做优项目质量,培育“青岛建设”品牌。加强与央企多形式合作,推动与外方第三方市场合作,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与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援助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协同、产融结合的集成式承包工程产业链。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援助招投标项目,增强对外援助综合效应,积极拓展国际新市场。

        专栏12:支持对外设计咨询企业走出去

            主要举措:1.鼓励对外设计咨询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国际大型设计咨询企业开拓境外市场。2.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国内投资、建设、装备制造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开过国际市场,建立合理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3.完善对外承包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引进和发展全过程咨询服务,探索建立政府间合作项目独立第三方评价机制,逐步增强设计咨询在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十二)促进对外劳务合作有序发展。统筹对外劳务与国内就业,开拓国际市场,巩固日本、新加坡等传统市场,拓展韩国、新西兰、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新市场。深化与澳门中资职介所交流,搭建输澳劳务企业与我市职业院校的交流平台。优化外派劳务人员结构,扩大技能型、知识型劳务外派规模,培育拓展空乘、医护、设计咨询、计算机等中高端劳务竞争优势,稳定建设、制造、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优势。巩固对外劳务扶贫成果,鼓励外派劳务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派脱贫摘帽人员。指导企业加强合规经营能力建设,落实境外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规范企业的劳务招选、出国培训、合约签订、收费等行为。

        专栏13: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

            主要举措:1.用好投资合作工作组平台。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商务部的投资合作工作组的议题设置、合作文件框架设定等事务,参与谈判工作,解决我市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面临的问题。2.用好境外企业和对外联络服务平台。指导企业入网参与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功能,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处置突发事件,维护企业海外权益和人身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定期信息报送和督办事项处理反馈。3.“金盾”风险防范综合体系。引导企业遵守国际惯例和当地法律、风俗习惯,强化合规、廉洁、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规则。

        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和境外风险防控体系。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放管服”改革,完善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管理机制和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依法加强对外投资合规性、真实性审核,完善对外承包工程“备案+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报告管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定向重点检查。丰富走出去公共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项目信息、各国政策、业务办理、风险预警、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信息。加强与金融、保险、法律等投资服务部门合作,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建设走出去风险保障平台,提高企业境外风险应对能力。落实企业合规经营的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健全合规经营制度、体系和流程,强化海外疫情防控、安保安防措施。加强企业海外利益保护,完善预防与应急处置并重的海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境外突发事件。

        七、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一)构建开发区开放新格局,培育创新创业新生态。推动“自贸试验区+”,探索开放模式创新,在产业开放的基础上,探索园区式开放,实施产业开放与园区开放并行。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推动“云团式”产业链集群开放,优化产业开放生态,吸引国际优质资源聚集,吸引产业关联项目落地运营,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先行突破,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产业开放。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开发区内企业自建或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实践基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开发区高水平发展。

        (二)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推进生产要素高度集聚、配套功能高质集成、优质资源高效集约,培育创新发展产业集群。青岛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胶州开发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突出上合特色,重点发展供应链物流、商旅文合作、国际贸易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联产业,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即墨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即墨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通航研发、运营服务等产业,推进航空轮胎、汽车生产及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发展;莱西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平度开发区做大做强食品饮料等产业;前湾综合保税区、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航运物流、国际中转集拼、大宗商品贸易和期货保税交割等业务。

        (三)打造国际合作园区,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德国、日本、美国等)、环海开发区(日本、韩国)、上合示范区(上合组织国家)、轨道交通产业园(加拿大)、平度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美国、日本)、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德国)等园区为重点,打造一批国际合作园区,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亩均投资效益和重点国别(地区)利用外资水平。支持胶州开发区发挥上合示范区优势,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建立与所在区(市)、周边功能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利用好“飞地经济”政策,推动区(市)与功能区之间招商引资联动、产业链条互通、发展成果共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贸易便利、投资监管等政策。莱西开发区加强与莱阳开发区合作,深化在交通互联、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打造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成效。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行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按照“小管委、大服务、强公司”的改革思路,持续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面向全球聚拢优质资源,引进有实力的专业园区运营商和专业团队,鼓励市属企业参与园区运营,推进区中园”“园中园建设。支持运营公司用市场化方式整合资源、规范股权设计、强化资本运作,壮大公司资本实力,同时对运营公司实施绩效考评,建立运行公司与管委会收益回报和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公司不断成长壮大。

        (五)建立多方评价制度,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全市开发区进位争先,引导青岛、胶州、即墨开发区在全国层面、其他省级开发区在全省层面,寻标对标先进开发区,制定对标发展行动方案,提升开发区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开发区差异化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推动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科学进行产业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培育多样化创新创业载体,切实发挥开发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的主力军作用。

        (六)促进开放平台整合提升。推进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建设,拓展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期货交易、保税融资租赁、保税检测维修等功能业态创新,打造保税特色贸易基地。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等建立集中统一、精简高效的体制框架。依托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申建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发展贸易物流、智能制造、保税维修等临空指向型产业。加快完善中日客厅一厅一园〔日本国际客厅服务平台、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德客厅一核三中心(中德国际客厅核心区、北京世园会德国馆、德国产品和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综合接待展示中心)功能,精准化开展对德、对日招商。

        专栏14:实施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工程

            主要举措:1.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以差异化考核为抓手,制定对标发展行动方案,引导开发区寻标对标,进位争先、创新发展。2.建立开发区与所在区市、周边功能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招商引资联动、产业链条互通,推动“区中园”“园中园”建设。3.储备一批具备条件的国际合作园区,提高开发区产业集聚度、亩均投资效益和重点国别(地区)利用外资水平。4.制定综合保税区“一区一策”实施方案,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质升级、错位发展。5.提升开发区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完善国际合作平台机制。完善国际客厅聚合功能,集聚国内外多方资源要素在青岛互动耦合、价值倍增。发挥数字客厅、云客厅等线上优势,开展网上招商、产业链招商。集聚政府机构、协会和企业渠道资源优势,深入对接、精准招商。建立青岛市重点国别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机制,加强与我市主要经贸伙伴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的交流合作,拓展国际经济合作伙伴网络。发挥青岛境外工商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政府机构、商协会,协同开展精准招商。做好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工作,扩大人才储备库,推进招才引智项目落地。实施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境登记注册的帮办服务机制,提高外商投资登记注册的便利化。

            (二)强化区域协同开放。落实黄河流域省会和胶东经济圈“9+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着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创新产业园合作方式,创建地方经济合作的产业链适配平台,促进胶东经济圈内的产业链协作和产业转移。打造黄河流域协同开放龙头,拓展与黄河流域城市在经贸投资、产业协作、商旅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开放合作融通。发挥沿黄九省区出海口城市优势,放大青岛港、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功能,建设世界一流海港、空港、铁路枢纽。加快内陆港布局,提升面向郑州、西安等内陆港的服务功能,推进海铁联运深度合作,建设沿黄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依托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加强与郑州、西安、成都等自贸试验区城市互动发展,打造联动黄河流域、服务北方、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配置全球资源。

        (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按照巩固东盟南亚、拓展欧盟中亚、提升非洲中东、深化欧美日韩的全球布局,加快推进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结合中巴经济走廊、蒙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抓住RCEP机遇,重点推动与东盟南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面向欧盟中亚,共建贸易投资节点,加强与欧盟的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合作。结合“中非工业化”,推进家电、农业合作,打造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基地。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沿线电力工程、高铁城轨、路桥施工、港口运营、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一带一路”海上港口合作,推动青岛港加强与沿线重点港口合作,发展友好港口关系,开展直达航线合作,促进港口投资、建设和经营。

            (四)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深化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承办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等活动,推动与日韩多领域合作。推进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家电电子、汽车、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旅游文化、商贸流通、轨道交通等领域合作。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中日双向消费最佳体验区和东北亚全球商品体验中心。开展中日韩地方金融合作,推进日元、韩元挂牌交易,争取设立自由贸易账户、日韩交易所办事机构,打造中日韩金融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建设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推进海港、空港与日韩主要口岸“多港联动”,实现日韩空中航线“公交化”,建设中韩日“海陆海”跨境电商高速物流通道。加强中日、中韩海关间合作,构建通关、检验检疫、标准计量等合作机制,打造面向日韩最快通关港口。

        (五)深化与东盟全方位深度合作。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深化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合作,持续打造合作“升级版”。深化与新加坡城市全域合作,拓展商贸物流合作。依托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平台,推进远程在线教育平台和新—青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职业教育合作。深化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战略合作,共同促进双向投资贸易发展。加强与印尼、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木材加工、橡胶轮胎、镍铁钾矿等资源开发合作。推动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

        (六)拓展与西亚非洲经贸合作。参与沙特、阿联酋、摩洛哥等西亚北非国家的电力设施、石油炼化、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工程建设品牌。用好沙特阿拉伯国际贸易博览会、阿联酋迪拜五金建材博览会、阿联酋国际创新投资年会等国际会展平台,拓展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等商品市场。深化对非合作,对接国家中非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中非工业化伙伴计划等平台机制,加强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家电电子等领域合作。支持骨干企业发挥海外优势带动中小企业拓展非洲市场,设立青岛名牌产品展示销售中心。

        (七)深化与上合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用好上合组织国家在优质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发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货物及转口贸易。扩大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城市在软件信息、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扩大中国标准和优势专利技术产品的应用。发展跨境电商,支持优势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货物集散基地和海外仓。完善上合国际客厅功能,将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打造成有影响力的重要展会。

        (八)推进对欧经贸合作。抓住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机遇,围绕汽车、新能源、海运航运、金融服务等产业链,加强对重点国别合作。发挥对德合作潜力优势,聚焦先进制造、国际贸易、大健康等领域,实现对德经贸合作新突破。落实中英地方经贸合作机制,促进数码创新、制造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支持对欧优势产业跨国并购,围绕市场、资源、技术、品牌等要素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投资设立境外研发基地、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离岸创新基地,开展多双边科技合作,加强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九)提升对港澳台经贸合作。推进青港全面合作集成创新试点工作落地,设立香港国际客厅(资本会客厅),建设香港消费专区,持续举办香港山东周等经贸活动,聚拢优质资源。用好中葡论坛平台,深化与澳门以及葡语国家在港口物流、文化旅游、农业渔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交流合作,助力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发挥我市口岸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势,促进葡语国家更多特色产品进入青岛。紧密围绕商务部有关对台重要会议和活动开展相关经贸交流促进活动。发挥海经委优势,搭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两岸海洋开发资源和技术合作。加强两岸企业交流,多形式多领域为两岸企业搭建广阔平台,促进电子科技、高端制造、精密机械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专栏15:实施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省州/机构)平台提升工程

        主要举措:1.拓展我市对外经贸交流“朋友圈”,新建立一批友好城市、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省州/机构)。2.加强与国际经济合作伙伴的工作联系和项目对接,发挥经济合作伙伴平台在“双招双引”和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3.搭建多层级、宽领域的经贸交流平台。争取多边国际会议活动在青岛举办;积极参与重要经贸促进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洽谈活动。用好在线会议平台,组织政策宣讲、项目推介、信息分享等在线活动。4.发挥国际客厅和驻外工商中心的平台作用,在展示宣传展示、配对洽谈、落地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大幅压减行政权力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标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实施跨境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财政资金、公共资源、环境保护、食药安全等领域信用信息公开力度。深化涉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更加有效的保护。

        (二)优化公正高效法治环境。完善保障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发挥各级企业投诉中心的作用,畅通企业反映诉求的渠道。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创新权益、经营自主权。营造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环境,持续完善精准支持政策。

        (三)建设开放安全发展环境。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等制度,提高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体系,加强贸易摩擦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团队,搭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法律服务平台。加强新型贸易壁垒和贸易救济条款研究,深化与海关、信保合作,跟踪分析对重要产业影响较大的不合规国际贸易措施,指导企业运用贸易救济条款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完善贸易政策合规性审查制度,全面开展贸易政策合规审查,确保贸易政策与WTO规则一致。

        (四)提升智慧活力人才环境。增强开放发展理念,倡导敢拼敢闯、敢想敢试、干事创业的精神。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完善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海外人才居住证办理、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优化国际医疗、国际学校、居住落户等生活配套服务。

            十、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部门的重大开放问题,研究确定促进全面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围绕开放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强开放政策与产业、金融、财税、口岸等政策的协调联动,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保障,密切合作、扎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对重点领域规划实施情况适时开展专题评估。创新评估方式,完善指标统计制度,探索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规划宣传,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或者拨打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