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整合金融资源,建设金融区,是一个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青岛金家岭金融区聚力打造财富管理、创投风投、数字金融三大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抓好“双招双引”,持续推进现代金融产业链建设。聚集金融和类金融企业1200余家,涵盖22类金融业态;大型法人机构23家;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达131家,备案基金605只,基金管理规模906亿元,各项数据均稳居全省前列。
一、树品牌,打造中国财富管理高地
招大引强,崛起增量。瞄准银行理财公司这一城墙口冲锋,持续引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全国形成影响力。2022年8月,恒丰理财获批开业,青岛成为除北京、上海、深圳以外,全国第4个同时拥有3家银行理财公司的城市。发挥首批、首家示范带动作用,引进全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光大理财、青岛本土第一家全牌照证券公司联储证券、青岛第二家公募基金公司新沃基金等重磅机构。
培育扶持,壮大存量。高效服务26家现代金融“链主”企业,进一步增强“链主”企业核心实力。青岛银行完成增资配股,募集资金41.96亿元。2022年7月,青岛银行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成为全国第9家获批该项业务资格的城商行,填补山东省内地方法人银行业务空白。培育鲁花财务公司、歌尔财务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财富管理行业领军企业。
枝繁叶茂,孕育变量。充分发挥金融论坛凝聚共识、共商良策的平台作用,探索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举办财富管理论坛、金家岭论坛等高层次、高水平的金融论坛活动,形成论坛举办与金融区发展良性互动效应,以发展促论坛,以论坛促创新,建设财富管理思想交流最为密集的智慧中心。
二、强特色,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地
打造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示范样板。光大理财新增资金投放41.92亿元,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同业存款业务超过480亿元。青岛农商银行上半年审批城市更新项目30余个、授信55.56亿元,总体审批金额超过1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71.94亿元,增速12.73%,高于贷款平均增速8.96个百分点;办理无还本续贷3629笔48.83亿元,累计减费让利3.2亿元。中路保险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3万亿元,同比增加106%;赔款支出3.49亿元,同比增加18%。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开展区块链试点,创新推出“股易通”平台,探索分类分层服务企业、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挂牌企业达到2032家,实现融资289.07亿元。
打造创投风投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示范样板。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发现功能,围绕募、投、管、退各个环节,提供产业咨询、跟进投资、上市培训等基金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全省提前布局、率先建设创投风投中心、PE基金中心等特色楼宇,健全“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营机制。上半年新引进私募基金管理人5家、产品33只。私募基金管理人139家、基金630支、基金管理规模超978亿,占全市33%、31%、52%。科创母基金累计立项子基金和直投项目超70个,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金家岭专场活动举办,集中签约虚拟现实产业基金等3个重点项目。
打造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围绕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增持、定增、市值盘活、资产配置等高频需求,研究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全场景、全方位深度定制化服务,打造上市公司集聚地。目前全市共有上市公司61家,在崂山区集聚办公15家,其中崂山区上市公司12家,区外上市公司3家。雷神科技等5家企业接受交易所审核,青鸟软通准备辅导验收,特来电等4家企业接受证监局辅导。
三、抓机遇,打造金融创新发展高地
抢抓数字金融改革先机。集聚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和研究机构49家。建成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展示体验中心。出台《数字金融先行区建设2022年行动方案》,推动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创建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成立山东省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中心,数字金融先行区建设不断提速。青岛银行、闪收付、数金公服等3家机构入选第二批“场景应用实验室”,“创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等21个项目获全市金融创新奖,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数字融资租赁”业务落地。
抢抓金融对外开放先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成立青岛金融和财富管理联合创新研究中心,聚集金融行业智力资源,打造全市首个以“金融和财富管理”为主题的实践型研究机构。同时开展QFLP和QDLP双试点,落户首只QFLP基金产品“德誉壹号私募基金”、首批QDLP基金香港中达和香港量盈。积极联系大华银行、盘古银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推动光大理财引进境外合伙人,争取在金融区设立更多外资分支机构。
抢抓金融产品创新先机。青岛银行通过央行清算总中心的电子保理信息交换系统落地全国首笔电子保理业务,为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青岛农商银行出台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硬核政策“十六条”,构建创新服务、精准支持、放宽准入、减费让利的立体式贷款投放体系,推出“信用贷”“园区贷”等无担保纯信用的特色产品,推出“专精特新”名单内企业“优先审批、当天完成”服务,持续加大针对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
抢抓金融生态环境先机。创新建立“五问五促”服务企业制度,与463家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收集并解决装修审批、消防验收、税务退出等问题100余个。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对46家机构兑现扶持资金3563.7万元,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信心。会同政法部门共同打造“科技+金融”监管平台“金智谷”,建立联合指挥中心,成为全市金融风险防控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