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功能区、西海岸新区)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科技引领城建设,提升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工作部署,根据《强化科技引领加快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青政办字〔2020〕18号)、《青岛市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作战方案3.0版》(青科指字〔2021〕2号)和青岛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要求,经研究决定,现启动202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本次申报分为竞争择优和揭榜制。其中揭榜制项目是围绕我市应用导向和产业亟需,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设立的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一)产业集群培育专项
1.强链计划--智能家电
超高清显示器SoC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聚焦高端显示器芯片国产化需求,开发超高清显示器SoC芯片。研究高速接口技术,解决超高清视频高速传输问题;研发画质处理技术,提升对比度、清晰度、降噪、色彩等画质指标;开发屏端显示控制功能(Demura、Gamma等)。推动相关技术与产品在中高端显示器、商用显示、专业显示等产品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超高清显示器SoC芯片标准化体系,形成一款商用超高清显示器SoC芯片。支持不同分辨率与刷新率显示,包括4K 60Hz、QHD 144Hz、QHD 165Hz、FHD 240Hz显示;支持HDMI/DP接口输入,支持VBO、P2P、eDP等屏端接口;集成超高清画质提升处理功能与超多分区背光控制。申请不少于10项发明专利。产业化应用不少于300万颗。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2.强链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
(1)基于传感器阵列和人工智能系统的环境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揭榜制)
需求目标:针对特殊园区环境监测,开发分布式传感器阵列+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复杂环境下气体成分的准确估计,结合大数据挖掘算法,确保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形成低成本环境监测系统。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在传统电化学传感器基础上,应用、开发光学、色质、视觉、光纤、智能等新型传感器,形成多类型传感器阵列。其中自主开发新型传感器种类不少于5种,推广应用数量不少于1000个。
②自主开发数据挖掘类、人工智能类算法库和本地服务系统,至少包括:回归、聚类、分类、关联等数据挖掘算法;图像识别、字符识别、视频目标检测、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接口调用方式提供服务。
③数据全面性提高30%-50%,成本降低30%-50%;数据真实性达到100%;气体成分识别准确率高于传统方法10%-20%;传感器参数自动校准准确率≧90%;传感器干扰识别准确率≧90%;
④不少于2个系统应用示范项目;积累不少于1T的典型气体监测数据集。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2)基于自主学习的视频内容高速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人的感知认知机理、流式记忆与视觉暂留特性,研究PB级视频的无样本、无参数、无监督、自主学习的内容分析技术与方法;研究信息空间粒化适应性结构;研究无样本、自主学习的视频内容异动实时发现技术;研究视频特征的重识别、新特征自主发现、动态建立特征间多层级特征网络的技术及算法。
考核指标:实现自构建特征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PB级视频内容的快速检索;开发出基于视频图像区域动态划分的像素域特征分析算法,实现多通道视频内容的实时一致性比对;实现视频场景异常变化的实时预警;实现单核(CPU)90000帧/秒的视频内容自主学习(视频分辨率不低于640*360)。实现不少于2个场景的应用验证。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3.强链计划--装备制造
纺纱全流程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揭榜制)
需求目标:针对纺纱企业生产流程工序复杂、生产计划管理粗放、产品品质控制能力弱等问题,研发纺纱全流程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提高纺纱行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并开展应用示范,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自动络筒机关键技术,多舵机调度数量≧30台,自络产品品种规格数≧10种,筒纱智能分配包装模式≧4种;
②基于多机械臂的系统协同控制技术,协同时间误差≦0.2秒,距离误差≦5厘米,系统响应速度≦0.1秒;
③多车调度与智能交互技术,多车调度数量≧6台,AGV运行速度≧60m/min,智能立库穿梭车运行速度≧120m/min;
④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5种,优化纺纱关键过程≧4个;
⑤纺纱全流程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应用示范,规模≧15万锭,单纱包膜时间≦2.5秒,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少于3件,申报知识产权不少于10件。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4.强链计划--新能源汽车
(1)基于人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揭榜制)
需求目标:面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需求,研制车路协同系统的核心部件及装备,并开展示范应用。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车载终端OBU支持V2X通信、4G/5G通信、GPS/北斗双模定位及高精定位,V2X通信距离达150m,工作温度-20℃~70℃;
②路侧设备RSU支持V2X通信,V2X通信距离150m,工作温度-20℃~70℃,防护等级IP65;
③车载毫米波雷达探测范围0.3m~100m,方位角范围±75°;
④路侧毫米波雷达探测范围0.2m~200m,最大跟踪目标个数≧100(满足气候和动态条件);
⑤申请自主知识产权10项以上,车路协同系统支持多模态多元数据及传感器融合,在青岛市半封闭园区及城区开放道路进行示范应用。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2)智能混合动力自卸车的开发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新能源自卸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存在的动力电源不能同时兼顾功率型和能量型需求、电源自重与续驶里程不能兼顾,以及环境、安全、管理等问题,开发绿色环保的混合动力自卸车及其机电一体化动力传动系统,实现城市区域纯电行驶、其它区域长续航低排放低油耗混动行驶,和车辆状态监控、电子围栏、远程调度等功能。
考核指标:混合动力电源满足车辆在环境温度-30℃~40℃范围内纯电模式国标工况下的行驶要求;自卸车(参考8×4自卸车型,设计总重31吨)满载市区工况纯电续驶里程≧80km;混动模式下市区工况整车综合节油率≧20%;车辆根据电子围栏自动切换行驶模式,北斗系统地理位置精度≦100米;整车具有能量回收功能;车辆远程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车辆信息,具备车辆实时状态监控及历史轨迹回放、围栏内排放超标报警、车辆远程调度、载荷监控、超速报警、抛洒及倾倒监控等功能;申报整车公告不少于1款,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新增销售额不低于1亿元。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3)面向城市配送纯电动物流车标准电池和电池仓的开发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城市配送的纯电动物流车开发换电的续能技术方案替代充电的技术方案。研究标准化的动力电池模组和电池仓两个系统。开展标准化的动力电池材料体系选型、外型结构与底盘和整车的适配性、电压平台适配性、电源连接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BMS与VCU的互控性研究开发;开展电池仓外型结构与动力电池和车辆底盘的适配性、电池仓驱动机构的稳定性、电池锁止机构的可靠性、防水性能的安全性研究开发。
考核指标:动力电池组外型结构及尺寸适配1.5T和2.5T车型两类物流车型底盘;电源连接器拔插≧3000次不松动,不打火;BMS与VCU互控误差≦1/10000;电池仓单组电池自动出仓速度≦8秒,双向偏差≦1度;车辆行驶3万公里锁止机构尺寸偏差≦1mm;电池仓防水性能达到IP67级别;单次换电最低行驶里程≧150km;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制造样车100台,申报电池系统公告不少于2款。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4)商用车智能电子后视镜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揭榜制)
需求目标:为适应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针对传统后视镜风阻大、盲区大、弱光反射率低、视线差等问题,开展商用车智能电子后视镜开发和生产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后视镜镜面积减小,降低后视镜风阻30%以上;后视镜整体轻量化减重40%以上;
②实现产品开关与Wifi的多种控制,通过AI算法实现根据驾驶需要随动的智能视野显示,视野图像延迟时间小于150ms,视野放大倍数符合GB15084标准,满足商用车盲区安全性要求;
③支持替代商用车传统后视镜,并实现主机厂装车应用示范1000辆,申请专利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5)面向功能融合的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揭榜制)
需求目标:针对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电动汽车极端低温(-30℃)条件下电池自加热中高效、高功率能量转换路径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满足多功能融合与产业化需求的高能效永磁车用驱动电机。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高性价比驱动电机在自然冷却条件下峰值功率大于32KW,功率密度大于3KW/kg,成本小于30元/KW;
②多功能驱动电机在具备峰值转矩不小于170N.m、峰值输出功率不小于90KW的基础上,在零转速无机械功率输出条件下,可实现电机系统输入交变功率不小于±100KW,输出转矩不大于±2N.m,不发生永久退磁现象;
③形成中试线一条,实现批量生产销售;申请专利6项。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二)未来产业培育专项
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碳达峰、碳中和”
1.温室气体立体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揭榜制)
需求目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对城市环境的温室气体通量监测需求,开展国产化温室气体立体遥感监测装备及其碳通量核算支撑方法研究,突破二氧化碳、水汽等立体剖面数据监测技术,研制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大气边界层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系统。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采用主动光学遥感技术,发射波长稳定性≦±1pm,系统探测距离≧1km,数据刷新时间≦10分钟,系统整机功耗≦1kW。
②具备温室气体柱浓度反演功能,二氧化碳气体柱浓度反演误差≦±4ppm或±1%,水汽混合比反演误差≦10%,具备结合相关温室气体浓度、大气风场等参数的大气边界层通量反演功能,具备地基、船载条件下的高精度监测及数据反演功能。
③建设一条国产化温室气体立体遥感监测系统生产线;建设地基及船载监测应用示范点各不少于1个,在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开展碳监测评估的应用示范,形成不少于6个月的典型温室气体特征监测数据集。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2.面向城际运输的氢燃料动力中型专用车开发与示范(揭榜制)
需求目标:面向城际运输氢燃料动力中型专用车的工况及环境需求,开发满足商业化应用需求的氢燃料动力中型专用车产业化技术。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氢燃料动力系统满足环境温度-30℃冷启动需求,电堆体积功率密度≧3.7KW/L,功率≧110KW;综合工况整车(参考18吨)百公里氢耗≦7kg;全气候条件下整车综合续航里程≧650km;整车载货容积不低于同型号燃油车;
②车辆可接入大数据管理平台,支持平台对车辆实时状态监控、车辆远程调度、故障诊断、OTA升级等功能;
③申报整车公告不少于1款,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在山东省“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中实现示范运营不少于50辆。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3.加氢站用液驱高压氢气压缩机研发及应用(揭榜制)
需求目标:研究应用于加氢站的液驱压缩机,解决油气隔离、润滑、密封等问题,实现稳定长期服役。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90MPa,500kg/d压缩机指标:入口压力5~20MPa范围内,压缩机排气压力能达到90MPa;入口压力12.5MPa,出口压力90MPa时,12小时排量不小于500kg;压缩机主电机功率不高于75kw;密封件使用寿命不小于1000h;整机最高温度点不高于135℃。
②45MPa,1000kg/d压缩机指标:入口压力5~20MPa范围内,压缩机排气压力能达到45MPa;入口压力12.5MPa,出口压力45MPa时,12小时排量不小于1000kg;压缩机主电机功率不高于90kw;密封件使用寿命不小于1000h;整机最高温度点不高于135℃。
③项目期内,实现市场销售10台套;
④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制定行业标准不少于1项。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4.面向建筑用高性保温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揭榜制)
需求目标:开发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及新建建筑高性能保温材料共性关键技术体系,并形成批量化工程应用示范,提升既有建筑及新建建筑综合性能与人居环境品质、为推进建筑运行的低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①非透明围护结构用新型保温材料及模块化保温墙板,材料导热系数≦0.0025W/(m·K);阻燃B1级;透明围护结构用新型窗体材料及模块化组合窗型材,框型材传热系数≦0.95W/(㎡·K),玻璃传热系数≦0.85W/(㎡·K);室内环境绿色家装用新型装饰材料,材料负氧离子发生量≧1500个/cm,,甲醛净化性能≧75%。
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在原有建筑节能标准基础上,改造后节能满足新建建筑国家节能标准,改造成本较新建超低能耗建筑的增量成本降低20%,原有墙体、窗体材料利用率≧80%,改造后或新建高性能建筑墙体传热系数≦0.15W/(㎡·K),改造后或新建高性能建筑整窗传热系数≦1.0W/(㎡·K),室内噪音≦30dB(A);室内空气甲醛测试值≦0.04mg/m³(1小时均值),TVOC≦0.30mg/m³(8小时均值),温度恒定在20~25℃之间。
③选取有代表性公共或居住建筑进行低碳改造或新建高性能建筑示范应用,示范工程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件,编制相关行业标准不少于1项。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二、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和单位须符合上述申报领域方向和《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青科规〔2021〕5号)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此次申报项目为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以下简称“攻关示范类项目”)。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节能减排、环保、安全等要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产业上有引领示范,具备实施条件。
(二)项目申报单位须为在青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项目申请的市拨经费,经营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研发实力、规范的运营管理、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良好的社会信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
(三)申报单位须有项目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无知识产权纠纷。
(四)申报单位要对申报材料中涉及的指标、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经审核发现申报材料有不实情况的,取消申报单位项目评审和承担资格,并记入信用档案。
(五)申报项目须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科研信用记录良好。
(六)“强链计划--新能源汽车”(1)-(5)项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碳达峰、碳中和”第2项(面向城际运输的氢燃料动力中型专用车开发与示范)须由汽车整机厂(含改装厂)或已与汽车整机厂(含改装厂)有合作基础的单位申报。
(七)联合申报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知识产权和利益归属、合作经费(包括自筹经费)的额度和来源等。
(八)有在研或2次验收未通过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承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或正常参加2021年验收的项目除外)。
三、支持方式
(一)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
(二)财政资金支持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度的50%。市拨经费低于申报数额时,不足部分由承担单位自筹解决。
(三)2022年项目和资金数量将根据年度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预算情况进行统筹安排。采取无偿资助(分期拨付)或里程碑节点考核结果等方式给予支持。
四、申报流程
(一)网上填报
1.申报单位使用“科技计划项目服务平台(试用版)”(http://222.173.102.106:28090),注册项目申报账号,经科技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系统,进行网上申报(推荐使用火狐、360、谷歌浏览器登录,请勿使用IE浏览器)。
登录后,通过“项目管理”--“项目申请”--“新建”对话框选择:申报年度“2022”--“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三级类别、四级类别”根据所申报项目选择正确的对应选项(例如,产业集群培育专项--强链计划--智能家电--超高清显示器SoC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网上填报并提交上传《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附件2)、项目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项目绩效目标表和有关附件材料。网上提交的项目申报书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系统注册成功后,请妥善保存登录名和密码,以便随时进入系统查看项目申报及任务书签订、项目管理等情况。
申报单位须于系统申报开放时间(2021年10月22日9时至2021年11月3日12时)内完成在线申报提交,区(市、功能区)科技主管部门和单位主管部门应于2021年11月3日17时前完成项目在线审核,并上传盖章扫描后的推荐函,完成推荐提交。申报材料及推荐函均按时提交的,方可视为完成申报;其余情况均视为未完成申报。
2.申报书按模板要求准备,加盖公章及签字后扫描上传。有关附件扫描上传,单页文件扫描成图片,多页文件扫描成独立pdf文件。项目申报书格式、项目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和项目绩效目标表可在科技计划管理平台相关专栏或项目申报附件专栏下载。
3.项目申报单位可选择提供知识产权证(包括专利和软件着作权)、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复印件上传系统。
4.项目申报单位网上提交时间截至2021年11月3日12:00。
技术咨询电话:0532-80993136
(二)组织推荐
请项目主管部门系统下载审核通过的项目清单,生成推荐函(附件1),将加盖公章的电子扫描版于2021年11月3日17:00前上传系统。
(三)业务咨询及监督
1.业务咨询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重大专项处 联系电话:85911337
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 联系人:张婷婷 电话:88728768
2.监督电话
市科技局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 联系电话:85911316
附件:1.项目推荐函
2.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申报书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