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2年本职工作和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第13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12-14 来源 :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扛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重大政治责任,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升级。

        一、工作开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立足青岛市“大城市、大农村”的基本市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今年以来,出台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意见》《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委全体会议、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等,全面部署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制定印发《中共青岛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建立《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确定全市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牵头专班、责任单位,明确重点工作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一张清单落地落实”。

        二、取得成效

        我市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黄岛区获批创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强县,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即墨区灵山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2个项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山东省激励农业高质量发展四项评选我市全部入围,入选数量和奖励资金全省第一。

        三、完成情况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1.7万亩,累计达到385.46万亩。打好科技壮苗攻坚战,342.7万亩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克服疫情、春旱、夏涝、秋汛等困难,预计全年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8万吨、650万吨、100万吨以上,稳超前三年平均水平,实现丰产丰收。

        二是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先后两次举办乡村振兴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新签约过亿元涉农项目57个、总投资401亿元。开工建设过亿元农业大项目47个、完成年度投资77.2亿元。1-10月份全市一产固投增长12.2%,农产品出口351亿元、同比增长16.3%,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新建1个国家级、2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以数字化赋能全球首艘10万吨智慧养殖工船。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计划,布局建设7个预制菜产业集群,抢占农业产业化新风口。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吸引141万人次参与,带动销售农产品18.6亿元。

        三是示范片区建设高标推进。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行动,出台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意见,创设土地和财政支持政策,确定10个市级、36个区市级示范片区建设名单。坚持全程“赛马”,组织4次全市现场观摩会,打擂比拼、一线推进,推动109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内投资13亿元。坚持以片带点促面,新建33个省级、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采取“大观摩、大排名”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形成“点片面”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新格局。

        四是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试行)》,实施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增收攻坚、乡村公共资源共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三大行动,累计清查回收土地3.6万余亩,规范问题合同3.7万余个,清缴陈欠6亿元,村均增收4万元。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胶州市获批国家级试点县。打造青岛“金农通”金融平台,为35个涉农项目争取银行授信76亿元、完成贷款29亿元。

        五是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各级衔接资金4.5亿元,实施各类衔接项目119个,确保全市1.1万户、2.1万人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统筹整合资金2亿元,高水平建设省级衔接集中推进区,开工项目13个,受益农民4800多户。全市推广“齐鲁富民贷”8.8亿元,贷款余额全省第一。

        四、后续措施

        一是聚力乡村建设高质量提升。坚持片区引领、“点片面”统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做亮示范片区。对标全国一流,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研究出台示范片区日常考评办法,开发“青农云片区”赛马系统,上图入库重点项目,实现网上精准调度指导。突出实绩导向,组织开展示范片区绩效评估,按照3:4:3的比例确定三个等次,根据评估结果,对示范片区进行财政资金差异化奖补。二是做精美丽乡村示范村。坚持主题化设计、场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巩固用活2.78亿元市级财政奖补资金,新建10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建立乡村建设人才库,招募乡村规划、建设、运维专家100名。三是做优农村人居环境。设立1200万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市级激励专项资金,打好暗访督查、观摩排名、一线推进等“组合拳”,深化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由村内户外,向村边户内延伸。

        二是聚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深入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巩固提升年产300万吨以上粮食、600万吨以上蔬菜、100万吨以上果品、1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水产品的“36111”稳产保供体系。一是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增粮示范区。深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在平度、莱西打造3个万亩以上的绿色“吨半粮”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5个国家产粮大县建设40个千亩方、10个万亩片,示范引领绿色高质高效粮田300万亩以上。二是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调度,试行工程质量险,新建7万亩、改造提升14.7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协助水务部门,编制《青岛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落实好田、水衔接。三是扎实发展设施农业。树立“大食物观”,推动设施蔬菜稳定在50万亩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稳定在2800家以上。建好25个生猪调控基地,发挥康大肉兔、隆铭肉牛、阁北头肉鸭等大项目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奶山羊、蜜蜂等特色畜牧业,丰富“菜篮子”多元化供给体系。

        三是聚力现代农业产业提升。扭住大项目、新业态、种子“芯片”关键变量,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抓项目,建强产业链。建立清单,靶向抓好项目建设。目前初步梳理了2023年过亿元重点农业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697亿元。深入开展以商招商、靶向招商、节会招商,力争储备过亿元涉农项目20个以上。优选培育26家农业金花企业和15家链主企业,专门研究创设强品牌、强龙头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打造产量大、市场广、知名度高、带动性强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十百千”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二是大抓预制菜,拓展新产业。承办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成立预制菜标准化研究院,加快打造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国农业食品创新园2个预制菜集聚区,布局建设西海岸新区康大、即墨正大、胶州益海嘉里等7个预制菜产业集群。三是大抓种业,打好翻身仗。落实总书记“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重要指示,瞄准“国际种都”目标,着力建设即墨国际种都核心区、西海岸新区国际种都高新技术示范区2大高地,积极引进韩国农友中国总部、山东种业集团等重点种企和项目,争取举办中国青岛国际花生产业科技合作研讨会等3个种业大会。

        四是聚力要素强农提升。突出数字、品牌、金融关键要素,全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一是突出数字强农。着力打造“一基地一区域一大脑”:建设1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1个省级智慧农业试验区、1个青岛“三农”数字大脑(青农数字港)。着力整合171类涉农数据,创设27个数字应用场景,打造集全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乡村振兴可视化展示中心、农业农村工作监管中心、重大动物疫情调度指挥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青岛“三农”大脑,实现“一图知家底、一网管全市、一站看振兴”。二是突出品牌强农。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新增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10个。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财政支持品牌培育资金1000万,持续提升“青岛农品”知名度、影响力。三是突出金融支农。大力推广齐鲁富民贷,提升青岛“金农通”,为涉农项目争取更多贷款融资。新创5个政策性农业险种,全市覆盖种植业、养殖业险种达到20个,财政支持保费资金3.0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80亿元。统筹研究贷、担、债、金、险等金融政策工具,探索设立20亿元以上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金。四是突出财政支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高质量实施粮食安全、动物防疫、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财政支农项目。修订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振兴政策,推进财政拨改投“种子金”等新创政策落地。

        五是聚力改革富农提升。强化改革、衔接、主体关键支撑,拓宽村集体和农民稳定增收渠道,不断夯实强村富民基础。一是用好改革试点。以10项国家级和6项省级试点为突破口,在二轮土地延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业经营体系改革等方面,趟出青岛路径,引领农村改革走深走实。实施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增收攻坚行动,在20个镇街实施20个抱团发展项目。全面实施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探索“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新模式。二是拓展有效衔接。突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拓展脱贫攻坚任务重点村三个重点,用足用好2.7亿元财政衔接资金,在产业、创业、就业等进行多维度帮扶提升。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协作,确保2023年财政援助资金不低于2022年度。三是壮大新型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对于农民合作社,着力强示范、清异常,确保示范社占比高于总数5%。对于家庭农场,全面开展“一码通”赋码,推广“随手记”记账软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推广“农户土地集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生产托管模式,以及“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增收分红”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五、宣传报道

        11月02日,《凤凰网》专版刊发:《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青岛率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网址链接:https://qd.ifeng.com/c/8KZz3FtZkOj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青岛市全市陆域面积中涉农区市面积占到80%以上,全市户籍人口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59.2%,全市所辖10个区市有7个是涉农区市,134个镇街中有90个是涉农镇街。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就没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青岛更要“当龙头、做表率、开新局”。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时代十年来,青岛市的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面貌初步呈现,城乡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莱西市榜上有名。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的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青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莱西资源禀赋优越,有自身创建优势,莱西市此次入围,不仅是对莱西,也是对青岛乡村振兴成果的一次检阅和肯定。

        近年来,青岛市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强化政策创设、制度创新,致力推进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打造形成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格局。青岛市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市打造10个左右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30个区市级示范片区,推出3-5个在全省、全国示范性强、影响力大、制高点亮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每个片区覆盖6个左右的自然村,突出片区的资源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凸显产业优势、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多元投入、高效利用的要素保障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集聚。

        全面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需要统筹谋划和部署。通过示范片区建设,应坚持样板打造与面上推进相结合,着力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步缩小,农村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明显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赋能,确保粮食安全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最根本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真正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总量安全、结构安全和品质安全。全市每年粮食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肉蛋奶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果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36111”是青岛市稳产保供目标。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青岛市的重要农产品综合产能和保供能力一直位居前列。近年来,青岛市以科技创新赋能,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如今年以来推广小麦新品种85个、配套新技术20项,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2%以内,实现夏粮减损3000万斤以上,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批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位于即墨的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利用楼房养猪;田瑞集团6列12层单栋存栏15万羽高标准化鸡舍,养15万只鸡只需1人,创造了目前国内最先进、层数最高、单栋养殖最大三项纪录;位于莱西的以色列64位奶牛转盘,实现自动化挤奶,鲜奶从生产到离开牧场,整个过程完全处于密闭环境中,从而让牛奶质量更有保证。一系列现代畜牧养殖企业的落成投产,显示了青岛市加快布局科技型农业企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决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方面要树立大粮食观,构建多元化粮食供给体系,充分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充分保证农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科技供给能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建设国际种都核心区,在种业这一农业的“芯片”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加强水利系统技术改造,实现对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伸缩式喷灌等多种灌溉模式的实时、精准控制,以“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田确保粮食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发挥病虫草害监测作用,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站,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随时监测农田苗情、墒情、病情、虫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多主体合作,生成全链贯通的解决方案,对靶喷药、无人除草,解决药械“跑、冒、滴、漏”问题,既减少农药用量,又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产量稳定、产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精准测量土壤酸碱度、电导率和养分含量,把作物种植品种与适宜种植区进行匹配,把作物的成长条件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通过科技的指挥棒来指导种什么、怎么种。

        数字转型,推进农业现代化

        青岛市拥有畜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2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58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近年来,青岛市全市333家农业龙头企业、93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省级智慧农业试验区,奋力打造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城市。如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亚洲单体最大的智慧日光温室,单位面积产量提升3-4倍;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化养殖工船“国信1号”,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海上粮仓”;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字技术改良滨海盐碱地,耐盐碱海水稻平均亩产400kg以上,在东北、内蒙古和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国内外地区复制推广;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智慧畜牧中心数据平台,实现对畜禽全生命周期的线上管控。国家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先后落户青岛。数字化链接到农业全领域、全过程,是推动青岛市由农业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深耕的领域。

        推进农业管理全面科学。数字农业通过建设农业生产精准管理系统和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系统,农户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科学化决策和农田精细化管理,以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决策为主线,清晰、全面掌握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墒情,实现“一机在手,种田不愁”。进一步打通农业全产业网络,强化区块链应用与数据赋能,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融合和服务拓展。以工业互联网思维集成农业生产要素,利用多学科知识叠加,对育种栽培、土壤改良、生产管理各环节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种植有大脑、生长有智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产品质量。

        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基础设施的集成创新,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机农艺的融合应用,使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减少农户重体力重复性劳动,使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全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通过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实现耕、种、管、收的自动导航和24小时无人化连续作业,实现农机作业全时高效,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