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年度期数
第十三期
总期刊数
总第七十六期
成文日期
2005-03-14
编号
青政办发[2004]63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创现代化名牌企业的步伐,增加企业及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根本,以信息人才和政策环境为依托,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和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自主发展、开放竞争,应用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引进、强化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联动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企业和信息环境六大要素,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2010年目标
1.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软件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2.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取得明显实效,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着提高,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
3.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形成100个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运用示范企业。
4.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达到100%,外网应用率达95%以上,10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5.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新产品的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50%以上。
6.构建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开发基地、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基地,形成一批市级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行业及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
(二)任务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十一五”期间,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7%,产业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主要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根据全市确定的六大产业集群战略,实施一批有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能产生倍增器和孵化器作用的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
(2)软件业。软件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3—5年内,把高新区软件园和市南软件园建成国内一流软件园和重要软件出口基地。两个软件园中的软件企业达到40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60%以上;软件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占全市80%以上。对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发挥各自业务专长,努力开拓市场空间,力争3—5个软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确保5年内至少有1家企业突破10亿元。
(3)信息服务业。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化环境,加快区域性信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等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向网络化、社会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引导信息需求,培育信息市场,实现信息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发展。
2.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四大传统产业。
(1)纺织服装行业。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机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优化升级目标,重点提高纺织、印染、化纤、家纺和服装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工艺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十一五”期间,服装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产品科技含量显着提高,智能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2)食品饮料行业。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重点提高食品饮料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十一五”期间,80%以上企业的主要生产线和关键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食品饮料机械的主要产品基本实现机电一体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支持几家名牌企业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生产工艺的改进,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预测(CAT)、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销售、采购、库存、配送、物料等管理,逐步建立起统一
的管理信息系统。
(3)化工橡胶行业。以研究开发和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化工流程工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以及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主要目标,重点搞好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化肥等领域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等的应用。以提高企业自动控制水平为突破口,推进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分子设计技术、仿真技术试点。建立和完善各行业的专业信息网,扶持满足化工橡胶行业特点的中介网络。
(4)机械装备制造行业。重点提高汽车等工程机械和机床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其中,汽车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汽车传动和行驶控制、汽车安全及故障诊断、车身控制、汽车信息系统及种类汽车音响、汽车制造信息标识和维修服务电子设备、汽车用IC和各类元器件。“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率达到9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应用率达到80%以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率达到50%以上;数控车床、数控锻压机床和成套数控生产线等产品的产量和国产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应用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管理的科学化;开发和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并行工程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过程柔性化、自动化水平;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开发和应用网络化制造技术,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改造优化的机电产品,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
1.增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有关部门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应在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等方面,适当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各级政府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应用示范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3.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充分发挥银行在资金筹措中的主渠道作用,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程序,积极安排贷款,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各级担保机构要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积极提供贷款担保。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参与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设示范工程,实行分类指导
1.建设行业示范工程。在不同的行业、重点领域树立信息化建设典型,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效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2.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对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进行调研、评估,加强分类指导。
(三)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企业推行管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人员,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年薪制、一次性奖励、项目承包、利润提成,在工资和奖金上向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倾斜,以及建立技术要素股份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依托组建股份制公司,采取政府、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多元投资的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生产力促进机构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组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国内外优秀的软件供应商联合,围绕优秀软件产品、系统的推介、咨询、培训、二次开发、集成、监理等各环节,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风险,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择优选择服务机构给予重点支持。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1.优化政府资金的投入方式。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吸纳带动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的投入。政府用于软件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软件园区骨干企业的发展和对获得国家、省、市创新基金的软件企业进行资金配套。
2.实施资金倾斜政策。市计划、财政等部门在安排年度计划时,适当把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政府要在资金上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示范项目进行大力支持,每年拿出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六)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1.落实好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政策。在“双软认定”、产业基地建设、税收优惠政策、软件政府采购、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建立、软件出口以及软件市场监管等方面要下大力气,力争取得实效。在2003年完成软件企业及软件产品退税总额4000万的基础上,保证每年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返还。
2.支持公共技术开发,构建面向工业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方面的服务,降低软件企业在新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风险和技术门槛,带动我市更多的软件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为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机构,组织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建立开放式的青岛市企业和产品数据库,树立青岛经济网上形象;以企业商务在线为基础,联合各大信息网络服务商和“窗口”网络单位,构建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市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年内,选择100家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试点。
3.完善技术交易市场,营造企业利用外部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在全市树立技术商品的新观念,形成尊重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交易市场。政府要积极引导,规范技术交易市场,提供信息发布,让软件企业和应用企业相互了解,各取所需。
4.搭建青岛软件出口核心平台,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服务。走软件国际化道路,是我市引进国际尖端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捷径。要利用政府形象和政策支持帮
助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快速发展我市的软件出口;以政府支持为依托,骨干企业为支撑,组建市软件出口联盟,建立面向国际的核心运营平台,形成我市软件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和窗口,进而推动我市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城市间交往和国际合作机会,推介宣传本地企业,帮助促进企业向外发展。
5.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借“奥帆赛”东风,迅速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尽快实施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城市一卡通、“诚信青岛”、“平安青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海洋资源信息化等一批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组织,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协调作用和资源优势,通过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支持,给企业以市场机会,提高行业竞争力,借此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完善青岛市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青岛市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功能
以“中国·青岛”综合城市门户网站为依托,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应用服务托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全面宣传青岛、推介青岛的同时,通过搭建企业门户、网上招商、电子商务等全市统一的应用平台,进一步吸纳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信息网络入网互联,形成区域性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八)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组织领导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全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切实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放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与全球经济融合步伐的战略高度,放在重振传统产业雄风的突出地位,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在规划、组织、投入、人员和措施等方面,认真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