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于印发《青岛市工业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字体大小: 打印
      1. 年度期数 2008年第14期
      2. 总期刊数 总第164期
      3. 成文日期 2008-11-04
      4. 编号 青政发〔2008〕41号
      5.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工业布局调整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制定和实施《指导意见》,是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现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强市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市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明确细化主导产业,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园区、功能区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搞好项目选择和布局。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促进工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和配合,切实增强《指导意见》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指导意见》时,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促进我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工业布局调整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按照“大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家电电子、石油化工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大工业体系。在工业布局上,积极实施以集群化和循环经济为主线的布局结构调整,打造了汽车、造船、机车、石化、家电、电子、纺织等重点产业基地的雏形,初步形成了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和孵化创业聚集区、西海岸重化工业和临港工业聚集区、环胶州湾轻型产业和出口加工聚集区、郊区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聚集区的工业发展布局框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现就工业布局调整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业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产业布局调整是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规划工业布局,优化空间结构,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突出产业集聚,是工业产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建设“三个基地、三个中心”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市的城市功能和区域定位将发生重大变化,现有工业布局已不适应城市新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优化势在必行。
          (一)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要求,原来以工业为主的胶州湾岸线将调整为生态岸线、旅游岸线、生活岸线,环湾工业带布局需重新调整优化,明确重点发展和严格限制的领域与项目,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防止低水平建设。主城区特别是四方、李沧老工业区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需加快调整,传统产业要向郊区工业园区加快转移。胶州湾北部作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区域,是城市布局调整中的决定性环节,要合理选择和布局产业,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和现代化中心城区。
          (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需统筹规划各区市工业发展重点,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区市间的不合理竞争,推进产业集中布局,实现错位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
          (三)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要加大对“两高一资”企业的调整和改造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和循环经济,逐步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工业布局结构。
          (四)按照园区带动战略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强化主导产业发展,依法整合各类园区,切实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定位雷同、布局分散问题,打造一批特色工业园区,促使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
          二、工业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明确工业功能区产业定位,强化协调有序发展,有效整合工业园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产业链发展和集聚效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特色明显的工业功能区,尽快形成新一轮工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实现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基本原则
          1与城市发展和相关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工业布局要与我市“一主三辅多组团”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战略相一致,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关规划相一致,引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和布局优化。
          2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原则。充分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优先选择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配套条件好的区域及园区,推动产业向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及重点工业功能区集中,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
          3有利于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在区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降低产业发展的交易成本。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适当向经济欠发达区域倾斜,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城镇化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4有利于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则。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深化实施“新、特、优”工程,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进行产业选择和布局,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充分考虑区域在生态保护、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避免在生态脆弱、环境容量小的区域布局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
          三、工业总体布局
          充分考虑各区市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确定我市工业重点发展区域、优化发展区域、限制发展区域的梯次布局,逐步使各区市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一)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老企业的搬迁改造,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适度发展特色化、环保型和以促进就业为主的轻型加工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二)崂山、黄岛、城阳区应依托主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交通装备、精密装备、专用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三)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市应充分发挥半岛制造业基地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地区产业协作,承接半岛城市群发展和青岛主城区产业辐射,积极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橡胶、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钢铁、船舶及海洋工程、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工业分类布局
          (一)重点产业基地布局
          突出青岛工业发展的“三大”(大企业、大项目、大基地)特征,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车、石化、钢铁、纺织服装、生物及新材料8大产业基地,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制高点。
          1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以青岛高新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阳区为核心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电子信息和信息家电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数字智能化家电、高速宽带网络及通信产品、高性能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软件等产业。打造以市南、崂山、即墨鳌山为节点的滨海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带。
          2汽车产业基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建设微型车生产基地及面向海外市场的中高档轿车生产基地,城阳区和即墨市主要发展中重型卡车、专用汽车及轻型车。以整车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构建以即墨龙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平度同和为载体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等产品,形成较为完整的配套体系。
          3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在海西湾、女岛和董家口建设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型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学品船、高档游艇、军用船舶以及浮式储油船、钻井船等海洋工程设施。建设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为载体的船舶零部件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中低速柴油机、曲轴、传动部件、齿轮箱、船用机械、船用锅炉和船用材料等。
          4机车产业基地。在城阳区和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建设以产品研发为导向、主机产品为核心、重点零部件相配套、物流供应为补充的集研发、制造、物流于一体的高速列车产业基地,主要发展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高档客车及内燃动车组三大产业,带动铝型材加工、通用机械加工等零部件产业发展。
          5石化产业基地。在黄岛和胶南董家口建设以炼油、乙烯、芳烃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有机化工、合成材料为主链,以密切关联的高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品为延伸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发挥平度新河化工基地优势,积极承接境内外化工项目和老工业区化工企业转移,重点发展盐化工、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建成我市重要的无机化工基地。
          6钢铁产业基地。坚持精品发展战略,在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板材、型材、线材和其他制造业用钢,建设特种用钢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发展钢材加工与配送、钢结构、钢帘线和预应力钢绞线盘条等,延伸钢铁产业链,建设钢铁加工基地。
          7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即墨市以青岛服装工业园、即发集团、红领集团等为重点,力争建成北方最大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胶州市以纺织染整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高档棉质面料和高档化纤面料。城阳区以喜盈门集团、华金集团为龙头,重点突出棉、纤维编织产品,打造我市家用纺织品产业基地。
          8生物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市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和科研优势,以青岛高新区和崂山区为核心建设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工程及海洋生物高值化利用等。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急需的关键新材料,依托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和城阳区,大力开发电子信息材料、生物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积极发展纳米材料、专用化学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其他新材料。
          (二)重点工业园区布局
          现有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要以增强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为重点,通过新老产业置换,实施二次开发,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引进新技术和开发创新,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胶州湾北部高新区要按照高端化、集约化、生态化要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海洋科技、环保科技、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交通装备、专用装备、精密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根据城市发展方向、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土地依法可开发性等情况,围绕构建区域经济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辐射能力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密切的大工业发展格局,在五市规划新增6个重点工业功能区,作为今后工业布局和产业调整的重点区域。
          1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
          (1)位置及面积。位于胶南市南部,东起胡家山,西到白马河,北始204国道,南至董家口海岸线。其中,工业规划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
          (2)产业定位。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等临港工业,成为我市重化工业基地。
          2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
          (1)位置及面积。位于胶州湾西海岸,东临胶州湾,西至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北至跃进河,南到洋河。规划核心区面积13平方公里。
          (2)产业定位。重点发展船舶零部件、石化装备、轻纺专用设备、电力电器装备等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3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
          (1)位置及面积。位于平度市新河镇西北部,东临泽河与姜家村,西靠北胶莱河,南接264省道,北至胶莱河与泽河交汇处。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2)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盐化工、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并承接青岛市区及各区市化工企业转移,成为我市重要的化工基地。
          4莱西姜山轻工业功能区
          (1)位置及面积。位于莱西市姜山镇,烟青公路两侧,东到李家屯村,西到幸福河,南到姜山镇干渠,北到双桥村。规划核心区面积19平方公里。
          (2)产业定位。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及配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轻工业基地;依托已有的国家级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基地。
          5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
          (1)位置及面积。位于即墨市田横半岛,其中,造船区位于女岛港周围,配套产业区位于王村镇西南部,研发区位于田横半岛中部。规划面积169平方公里。
          (2)产业定位。重点发展船舶及零部件制造,成为我市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6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
          (1)位置及面积。位于即墨市城区东北部龙泉镇内。规划核心区面积853平方公里。
          (2)产业定位。重点发展载重车、轻型车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成为胶东半岛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
          五、工业布局调整保障措施
          (一)建立全市工业布局调整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发改、经贸、外经贸、信息产业、规划、土地、财政、交通、环保、建设等部门和相关区市政府组成,市发改委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主要研究制定促进工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审定各区市工业布局及园区发展规划,协调重大项目布局等事项。
          (二)成立全市工业布局调整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由相关行业专家组成,主要为区市发展规划、项目布局和准入、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咨询意见,为市工业布局调整联席会议提供决策依据。委员会还将根据全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趋势,提出适时调整优化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工业布局调整工作协调有序进行。
          (三)进一步做好工业布局规划及实施。各区市要在市发改、经贸、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各园区、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严格遵循园区功能定位,围绕主导产业引进项目,围绕集群发展做好配套。要进一步整合现有园区及土地资源,调整优化区域工业布局,并纳入全市总体规划。
          (四)制定推进工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从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优惠政策、投融资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招商引资、项目准入、考核评价、行政效能等方面,制定推进工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工业持续协调发展。
          (五)加快实施市区工业企业转型或向县域转移。各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市区企业转型、转移规划和计划,研究制定符合工业布局调整意见的企业转移相关政策,将企业转移与深化改革、招商引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协调推进企业转移发展工作。相关区市要做好企业转移的各项承接准备,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加快迁入企业的落地和发展。
          (六)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要以开放促调整,不断提高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高端项目。要推动招商引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严把节能环保关和效益关。组织好对引进项目技术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综合指标的考核。
          (七)强化市郊基础设施建设。新的工业布局重点在市郊。各区市应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和功能区配套。进一步完善与港口、铁路、空港相衔接的公路网络,发展智能化交通,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适应企业员工从市区到工业区工作的需要。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