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市长张德平
今年以来,即墨市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确立了“存量优化升级与增量高端聚集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壮大二产与突破三产并进”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半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7亿元,增长27.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增长22.6%;吸收到账外资2.5亿美元,增长164.6%;实际利用内资68亿元,增长38.8%;外贸出口12.6亿美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76元,增长14.2%;各项存款余额330亿元、贷款余额22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2亿元和41亿元。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突出抓好三方面重点:
一、坚持把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工业化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我市把加速工业化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突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引擎,力争三年内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家以上、过50亿元企业3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推动产业形态从低端向高端化、高质化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从工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围绕突破先进制造业,坚持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推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转变。重点锁定女岛船舶和汽车及零部件两大功能区,加快促进总投资20亿元的青岛扬帆船舶制造项目,目前已投入9亿元完成填海及护岸工程、船坞围堰工程和机加工车间建设,近期首制船将开工下料;加快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8.53平方公里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年底前将基本建成,目前已引进总投资28.3亿元的18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年底前将有2个项目投产、13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三年内,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船舶制造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先进制造业占二产的比重达到65%以上。围绕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着力抓好高端旅游、市场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正大商业中心、港中旅、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奥特莱斯、海尔物流产业园、青岛国际钢材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53∶42。目前,正大商业中心项目已到账外资4500万美元,年底将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正在建设22万平方米的国际博览中心,城市风情植物园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年内将开工建设五星级酒店、国际企业会馆;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项目11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已完工,海洋温泉中心建至地上三层,全部旅游度假设施计划明年3月31日试营业;总投资52亿元的奥特莱斯项目已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年内将到位2980万美元。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我市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活动,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在城区,重点抓好13.08平方公里的中心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以烟青路与蓝鳌路、鹤山路结合部为启动,集商贸、金融、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高档居住于一体的城市商务区,全力推进总投资79亿元、总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的宝龙城市广场、正大商业中心、德馨大厦、金融大厦、世贸大厦、即发科技大楼等十大建设工程以及三大城区出入口改造提升和其他标志性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形成一批体量大、档次高的地标性建筑群,带动城市空间由平面城市向立体城市转变。其中,坊子街区域回迁安置暨宝龙城市广场已完成地下车库防水层施工,年底前将完成30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区主体建设;德馨大厦主楼27层主体已建至21层;世贸大厦于5月正式奠基,并引进香港四季百货入驻。城南、城西、城东三大城区出入口改造提升工程正在着手实施,将依托万科、绿城等知名企业完成以建设高档社区和沿路村庄改造、建筑外立面改造为主的综合整治,实现城区规划建设的提档升级。总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森林公园,今明两年将重点进行大任河中下游2.2平方公里的湿地景观公园建设。在镇村,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原则,编制农村社区化建设规划,探索“一村一业”新农村建设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和农村社区集群,大幅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重点推进城区坊子街等片区的旧村改造,依托正大新农村社区启动华山镇3个村庄住房建设,围绕东部特色旅游发展启动鳌山卫镇2个村庄住房改造,为全市农村住房建设树立典型、积累经验,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坚持把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世界上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同样可以有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我市把纺织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上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下游加强品牌培育,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今年,专门安排6000万元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发展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争创名牌产品、着名商标。上半年,全市新增“即墨老酒”、“金王”2个中国驰名商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1.9亿元,增长28.9%。同时,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意识,高度重视项目质量,科学设置引进门槛,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加快淘汰纺织、机械、铸造等传统产业落后工艺和设备。在去年建成三个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完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西部垃圾处理场建设、“两河”综合治理等工程,逐步将小印染企业向工业集聚区搬迁,实现污染物集中排放、集中治理,确保墨水河水质实现省规定的年度改善指标。三年内,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最终目的。满足民生诉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拉动力。我市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住有所居的目标,加快建设600套经济适用房、900套限价商品房,配建60套廉租房和100套公共租赁房;继续实施7处镇43.8万平方米的农民经济适用房建设,将解决3700多户农民的住房问题;稳妥推进王家官庄等城中村改造,着力构筑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以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为补充,以农民住房与危房改造为重点,满足不同群体、覆盖城乡的住房一体化保障体系。围绕老有所养的目标,扎实推进全国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目前已累计为符合条件的16万群众发放基础养老金5853万元。围绕病有所医的目标,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着力抓好投资3亿元的城区东部医疗卫生中心、市中医院综合病房大楼规划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额提高到12万元、门诊大病病种增加到59种。围绕学有所教的目标,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总投资3.8亿元的实验高中,新建扩建9处中小学,实施43处薄弱学校标准化改造,抓好98处农村中小学水源工程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围绕助农增收的目标,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电气化建设工程,设立1400万元种植业、畜牧、渔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为农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资金保障,把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果真正体现在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