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岛区代区长 张大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调得快、转得好”的要求,开发区将不断发挥区位、港口及园区政策优势,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开发区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为全市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科学把握开发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开发区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了六大产业龙头,产业集群积蓄起强大的带动力,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将迈上1000亿和3000亿的台阶,标志着开发区的经济即将跃上新的发展平台;二是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隧道、大桥的即将建成,开发区步入了与青岛一体发展的“同城时代”,为开发区更好地参与青岛产业和城市功能分工带来新机遇,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转方式、调结构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时也为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同时,开发区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其他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要转变思路、深挖潜力、再创优势:一是随着国家和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的规划布局,在总面积274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可利用工业岸线资源趋于饱和,但是拓展区内发展空间,打造各类城市及区域经济综合体的潜力很大。二是综合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工业处于快速膨胀期,与之相协调的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不断壮大的二产为三产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积蓄了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三是随着国家赋予开发区政策的弱化,开发区原有的政策优势不明显,但利用区内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可以打造对外开放新的政策洼地。四是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城乡差距、南北差距、市容环境等矛盾逐步凸显,开发区人民求富裕、盼文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凝聚市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可以形成科学发展、和谐共建的强大合力。
二、努力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围绕突出培育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循环经济“四个经济亮点”,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先行区、城市建设精品荟萃区和环境优美的首善之区“四大特色区域”,进一步发挥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放大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产业升级和要素互动,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一是两手抓先进制造业发展。牢固树立项目建设是开发区生命线的理念,坚持一手抓龙头项目的建设、达产和增资,大力引进新兴产业龙头项目,一手抓与六大龙头产业配套、具有核心技术企业的引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总投资532亿元的34个市级重点项目,抓好总投资620亿元的83个区级重点项目。下半年,开工建设五菱汽车科技、俄制直升机等3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武船麦克德莫特、海信LCM四期等15个项目。突出产业定向招商,抓好赴香港、日韩、德国重点招商项目推进,加快三美电子精密电子、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项目进度。依托汽车、造船、家电龙头企业,规划建设配件产业区,打造富有特色的区域工业综合体。
二是突出大院大所的引进和培育。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引进”的要求,坚持以大企业带进大院所、大院所引建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区省部级以上科研院所达44家,今年中海油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建成投产,712所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加快建设,725所及产业化项目、省船舶设计院和710海洋工程研究所积极引进,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依托目前8所高校、3所服务外包二级学院、每年培养相关专业人才8000人的优势,发展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把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孵化器建到大学校园及周边,扶持大学科技园和校办企业发展。发挥总面积29万平方米的区科技孵化器的作用,研究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入驻园区、加挂高校牌子的路子,推进科技孵化资源的整合优化,创建科技创业园区品牌效益。
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开发区工业基数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62%,要实现服务业比重的增长超过制造业的增长,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不仅要引进先进制造业的企业,更要利用其产业要素,特别是围绕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放大港口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油品交易中心、石化产品销售总部、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等项目引进建设,积极做好汽车口岸的申报工作,设立汽车交易市场。通过建好各类大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好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实现物流增值,特别是交易增值。
积极推动凤凰岛开发建设为旅游岛。按照3年改造29个“城中村”,5年完成46个“城中村”、“城边村”改造任务的计划,全面启动银沙滩南岛片区7个村庄搬迁改造,加快唐岛湾南岸绿化和银沙滩生态植物园工程建设,总面积27平方公里的凤凰岛除村庄安置外,重点规划建设旅游项目及设施。加快唐岛湾海上嘉年华、国际游艇俱乐部等重点旅游项目,台湾涵碧楼、凯宾斯基酒店、希尔顿酒店等在建五星级酒店建设,规划建设影视演艺中心,打造西海岸旅游业的龙头。精心组织凤凰岛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接青岛主城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是加快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发展。同南方先进地区相比,我们产业龙头项目的发展水平并不低,差距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服务业发展上。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给予贷款贴息等政策,优化金融环境,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提高产业的当地配套率。打工能脱贫、创业能致富,利用良好的政策和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服务环境,推动老百姓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发展中小企业、微型企业,营造全民创业致富的良好氛围。
三、增创开发区发展新优势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好的体制机制基础,我们将牢记开发区的使命,以创新改革的精神营造新的优势。
一是打造综合改革试点新优势。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是省、市交给开发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保障。按照时间和进度要求,抓紧推进4大类27项改革试点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口岸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保持工作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形成政策集合的新优势。开发区辖区内集中集聚了3个国家级功能区、2个省级园区,开动脑筋,利用好政策富集的优势。依托口岸和港口放大效应,整合利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形成对外开放新的政策优势,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统筹科技、招商、节能减排、人才引进等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发展。
三是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开发区拥有8所高校,44家科研院所,10万名在校大学生,5名两院院士,1万名在读、在职的硕士、博士,5000名高校老师,彰显了一个活力新区人文荟萃的优势。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很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招商引资由给企业和项目提供优惠条件,到着眼于为企业的经营团队、技术团队和职工提供很好的居住、生活和优惠政策,通过好的住房政策等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来吸引项目、留住项目,进一步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