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写在了党的旗帜上。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三湾改编”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坚持“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朱德同志在领导“赣南三整”时,为了激励全体指战员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召开大会,以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而在1917年革命成功为例,指出中国革命的黑暗是暂时的。在建党、建军过程中培育成的坚定信仰,在长征中得到充分展现。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长征途中,面对艰难困苦时,红军官兵讲的最多的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面对严酷无情的自然环境,面对绝地断粮等生死考验,红军将士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大敌人,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念。据史料记载,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经过长征的“淬火”,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之“钙”。随着时代发展,其思想内涵与时俱进,表达形式不断创新,但其思想精髓则永放光芒。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李大钊同志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就指出,“牺牲永远是成功的代价”。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长征中得到充分展示。红军战士面对的是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是恶劣至极的自然条件,他们抱定以死求生的革命信念和顽强意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征服空气稀薄的雪山寒岭和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在突围战斗中腹部受伤,国民党军队用担架将他押往长沙时,他宁死不做俘虏,将流出来的肠子扯断而壮烈牺牲。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将士才能够依靠落后的武器装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退上百万追兵阻敌。跨越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极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草地,在漫漫征途中,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几十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体现了高尚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长征胜利的基础,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必须进一步保持和发扬这种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长征中,我们党依靠自身解决了党内问题,确保了党的正确领导,这便是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结果。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前,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所有重大决策需要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作出。长征的胜利,是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指导下实现的。从长征出发到血战湘江,红军损失惨重,残酷的现实已说明依靠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不能领导党和红军完成历史使命,这就是当时全党面对的最大实际。从挽救党和红军、实现战略转移的需要出发,在上海党的秘密机构遭到破坏、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络的情况下,1935年1月,我们党首次独立自主地召开遵义会议,并作出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的积极推动下,会议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正确路线得以贯彻执行。遵义会议后,在军事上,毛泽东根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实际,正确地指明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历经艰辛,胜利到达陕北;在政治上,把长征的“大搬家”变成北上抗日,广泛宣传我们党政治主张,同张国焘主张南下并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与国民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上,逐渐由“反蒋抗日”转变为“联蒋抗日”,动员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经过一次次血与火的检验,我们党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顾全大局”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观念,“严守纪律”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政治规矩,“紧密团结”则是取得一切胜利的保证。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在长征中彰显出巨大威力。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一道北上抗日,党中央在同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适度满足其要求。张闻天主动提出让出自己担任的中共中央领导职务;周恩来提出让出自己担任的红军总政委一职。同时,党中央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极大关怀,使红四方面军最终有勇气冲破张国焘的阻力,坚定地回到党中央怀抱。长征完成后,党中央认真总结长征留下的宝贵财富,高度重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精神,并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纪律意识、团结意识。1938年11月,扩大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进一步严明了党的纪律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我们党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好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要求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对团结问题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全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坚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一团和气、评功摆好、明哲保身的倾向。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救国救民”旗帜唤醒劳苦大众;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跟党走;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传诵:“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的支持和拥护。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一路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入冕宁县境,在彝海边,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按照彝族传统习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并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道理。彝海结盟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继续北上、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作者:王相坤,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香港中路11号 邮编:266071 鲁ICP备05038584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写在了党的旗帜上。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三湾改编”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坚持“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朱德同志在领导“赣南三整”时,为了激励全体指战员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召开大会,以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而在1917年革命成功为例,指出中国革命的黑暗是暂时的。在建党、建军过程中培育成的坚定信仰,在长征中得到充分展现。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长征途中,面对艰难困苦时,红军官兵讲的最多的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面对严酷无情的自然环境,面对绝地断粮等生死考验,红军将士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大敌人,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念。据史料记载,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经过长征的“淬火”,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之“钙”。随着时代发展,其思想内涵与时俱进,表达形式不断创新,但其思想精髓则永放光芒。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李大钊同志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就指出,“牺牲永远是成功的代价”。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长征中得到充分展示。红军战士面对的是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是恶劣至极的自然条件,他们抱定以死求生的革命信念和顽强意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征服空气稀薄的雪山寒岭和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在突围战斗中腹部受伤,国民党军队用担架将他押往长沙时,他宁死不做俘虏,将流出来的肠子扯断而壮烈牺牲。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将士才能够依靠落后的武器装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退上百万追兵阻敌。跨越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极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草地,在漫漫征途中,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几十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体现了高尚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长征胜利的基础,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必须进一步保持和发扬这种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长征中,我们党依靠自身解决了党内问题,确保了党的正确领导,这便是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结果。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前,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所有重大决策需要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作出。长征的胜利,是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指导下实现的。从长征出发到血战湘江,红军损失惨重,残酷的现实已说明依靠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不能领导党和红军完成历史使命,这就是当时全党面对的最大实际。从挽救党和红军、实现战略转移的需要出发,在上海党的秘密机构遭到破坏、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络的情况下,1935年1月,我们党首次独立自主地召开遵义会议,并作出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的积极推动下,会议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正确路线得以贯彻执行。遵义会议后,在军事上,毛泽东根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实际,正确地指明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历经艰辛,胜利到达陕北;在政治上,把长征的“大搬家”变成北上抗日,广泛宣传我们党政治主张,同张国焘主张南下并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与国民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上,逐渐由“反蒋抗日”转变为“联蒋抗日”,动员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经过一次次血与火的检验,我们党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顾全大局”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观念,“严守纪律”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政治规矩,“紧密团结”则是取得一切胜利的保证。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在长征中彰显出巨大威力。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一道北上抗日,党中央在同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适度满足其要求。张闻天主动提出让出自己担任的中共中央领导职务;周恩来提出让出自己担任的红军总政委一职。同时,党中央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极大关怀,使红四方面军最终有勇气冲破张国焘的阻力,坚定地回到党中央怀抱。长征完成后,党中央认真总结长征留下的宝贵财富,高度重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精神,并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纪律意识、团结意识。1938年11月,扩大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进一步严明了党的纪律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我们党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好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要求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对团结问题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全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坚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一团和气、评功摆好、明哲保身的倾向。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救国救民”旗帜唤醒劳苦大众;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跟党走;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传诵:“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的支持和拥护。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一路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入冕宁县境,在彝海边,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按照彝族传统习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并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道理。彝海结盟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继续北上、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作者:王相坤,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香港中路11号 邮编:266071 鲁ICP备05038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