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青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 2021-11-16 信息来源: 青岛日报
        [打印] [关闭]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青岛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畅通引才聚才渠道,构建人才赋能体系,全市人才总量、结构、素质均实现较大提升。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40万人,较“十三五”初期增长50%以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泰山系列人才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居全省首位。 

          “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充分释放人才集聚效应,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全面深化人才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玉说,下一步,青岛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融入国家人才战略布局,以“政策集成优化、制度集中突破”为工作思路,开创全市人才工作新局面,打造人才“五区”,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人才配置枢纽区、科教产融合试验区、海洋人才集聚引领区、人才发展生态示范区。 

          出台纲领性文件,加快推进政策集成优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层次谋划人才工作发展大计,市委组织部日前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全市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听取两院院士、各类高层次人才及部分人力资源企业代表对青岛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 

          “青岛目前的人才政策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很多政策扶持力度也处于全国前列。比如对博士后的资助在全国是开始比较早的、资助力度比较大,对我们海洋所引进博士后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看来,青岛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产业人才、基础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提供了“全覆盖”的政策支持,形成了相互配套衔接的政策体系,下一步还要强化政策执行落实,让好政策真正惠及人才和企业。 
        目前,青岛已构建起以落户政策、普惠性政策、选拔性政策和产才融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人才政策体系,构成了全市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实现了相互配套衔接,有力支持了人才工作开展。 

          “下一步,青岛将加快推进政策集成优化,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重点对‘十三五’以来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再梳理、再优化,形成更加集成、更加系统、更加开放、更具可操作性的纲领性文件。”于玉说。一是对继续实施的人才政策,重点简化申报流程、优化审批程序、提升兑现效率。二是对人才工程政策,重点改革遴选标准,落实“谁有本事谁上、贡献越大优惠越大”的理念。三是对产才融合政策,更好赋权用人主体,充分激发用人主体在人才选育留用中的积极性。四是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稀缺性特点的头部企业及高端人才项目,实行“政策定制”,精准支持企业和项目发展。

          拓宽“多方协同”的引才渠道,打造人才配置枢纽 

          为了引进一位首席科学家,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刚曾经连续9年出国拜访20多次,这种执着最终打动高端人才加入了蔚蓝生物。“重视人才、吸引人才,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还要充分激发用人主体的积极性。”陈刚说,希望青岛进一步拓宽市场化、多元化引才渠道,支持企业办会,设立细分行业、细分层次的人才专题小型高端论坛,开展产学研定期交流,鼓励本地产学研用的循环良性互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青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拥有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等2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21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426家省级创新平台、2328家市级创新平台,建成了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一系列创业园区,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拓宽了发展渠道。 

          发挥社会聚合作用,打造“蓝洽会”、全球博士研修营等一系列引才聚才品牌,每年吸引万名以上海内外人才集聚青岛。鼓励市场主体和人才个人参与招才引智,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构和个人给予最高100万元“红娘”奖励,对企业委托市场猎头机构引进高端人才的给予最高50万元猎聘补贴,引导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下一步,青岛将继续拓宽“多方协同”的引才聚才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人才流动、市场评价、资本配置等机制,向东承接日韩乃至全球、向南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高端人才资源在青集散,打造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在长江以北乃至全国范围内最佳配置的“青岛地标”。 

          培育“紧贴需求”的赋能体系,让人才近悦远来 

          人才成长发展,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还要涵养“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构筑起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 

          青岛自贸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祥东就是人才发展“生态圈”的受益者。曹祥东来青岛创业伊始,便遇到了融资难、市场开拓难等问题。青岛不仅为他寻来了合作伙伴,更是采取设立政府补偿金和 “资产抵押+信用+人才”组合贷方式,助力企业的独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大市场,实现了从单一产品迈向产业链协同发展。 

          据青岛高级专家协会秘书长、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殷连刚介绍,目前青岛正在着力建设全市人才赋能体系,人才赋能体系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人才受益”为理念,通过实体空间和线上平台为人才发展赋能。实体空间指的是正在建设并将启用的青岛人才赋能中心,除了入驻企业之外,还集聚了众多联盟成员单位,为人才提供法律咨询、人才猎聘、项目孵化、技术对接、金融投资、教育培训等服务;线上平台包括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人才政策电子词典、才赋金融平台、人才无感服务系统等线上平台组成的青岛才赋云中心,为人才提供找平台、找政策、找资金等赋能服务。 

          “下一步,青岛将继续强化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健全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浓厚的识才爱才敬才城市氛围,打造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青岛品牌。”于玉说。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香港中路11号 邮编:266071 鲁ICP备05038584号

        青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 2023-01-31 信息来源: 青岛日报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青岛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畅通引才聚才渠道,构建人才赋能体系,全市人才总量、结构、素质均实现较大提升。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40万人,较“十三五”初期增长50%以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泰山系列人才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居全省首位。 

          “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充分释放人才集聚效应,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全面深化人才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玉说,下一步,青岛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融入国家人才战略布局,以“政策集成优化、制度集中突破”为工作思路,开创全市人才工作新局面,打造人才“五区”,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人才配置枢纽区、科教产融合试验区、海洋人才集聚引领区、人才发展生态示范区。 

          出台纲领性文件,加快推进政策集成优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层次谋划人才工作发展大计,市委组织部日前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全市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听取两院院士、各类高层次人才及部分人力资源企业代表对青岛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 

          “青岛目前的人才政策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很多政策扶持力度也处于全国前列。比如对博士后的资助在全国是开始比较早的、资助力度比较大,对我们海洋所引进博士后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看来,青岛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产业人才、基础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提供了“全覆盖”的政策支持,形成了相互配套衔接的政策体系,下一步还要强化政策执行落实,让好政策真正惠及人才和企业。 
        目前,青岛已构建起以落户政策、普惠性政策、选拔性政策和产才融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人才政策体系,构成了全市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实现了相互配套衔接,有力支持了人才工作开展。 

          “下一步,青岛将加快推进政策集成优化,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重点对‘十三五’以来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再梳理、再优化,形成更加集成、更加系统、更加开放、更具可操作性的纲领性文件。”于玉说。一是对继续实施的人才政策,重点简化申报流程、优化审批程序、提升兑现效率。二是对人才工程政策,重点改革遴选标准,落实“谁有本事谁上、贡献越大优惠越大”的理念。三是对产才融合政策,更好赋权用人主体,充分激发用人主体在人才选育留用中的积极性。四是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稀缺性特点的头部企业及高端人才项目,实行“政策定制”,精准支持企业和项目发展。

          拓宽“多方协同”的引才渠道,打造人才配置枢纽 

          为了引进一位首席科学家,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刚曾经连续9年出国拜访20多次,这种执着最终打动高端人才加入了蔚蓝生物。“重视人才、吸引人才,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还要充分激发用人主体的积极性。”陈刚说,希望青岛进一步拓宽市场化、多元化引才渠道,支持企业办会,设立细分行业、细分层次的人才专题小型高端论坛,开展产学研定期交流,鼓励本地产学研用的循环良性互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青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拥有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等2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21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426家省级创新平台、2328家市级创新平台,建成了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一系列创业园区,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拓宽了发展渠道。 

          发挥社会聚合作用,打造“蓝洽会”、全球博士研修营等一系列引才聚才品牌,每年吸引万名以上海内外人才集聚青岛。鼓励市场主体和人才个人参与招才引智,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构和个人给予最高100万元“红娘”奖励,对企业委托市场猎头机构引进高端人才的给予最高50万元猎聘补贴,引导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下一步,青岛将继续拓宽“多方协同”的引才聚才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人才流动、市场评价、资本配置等机制,向东承接日韩乃至全球、向南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高端人才资源在青集散,打造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在长江以北乃至全国范围内最佳配置的“青岛地标”。 

          培育“紧贴需求”的赋能体系,让人才近悦远来 

          人才成长发展,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还要涵养“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构筑起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 

          青岛自贸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祥东就是人才发展“生态圈”的受益者。曹祥东来青岛创业伊始,便遇到了融资难、市场开拓难等问题。青岛不仅为他寻来了合作伙伴,更是采取设立政府补偿金和 “资产抵押+信用+人才”组合贷方式,助力企业的独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大市场,实现了从单一产品迈向产业链协同发展。 

          据青岛高级专家协会秘书长、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殷连刚介绍,目前青岛正在着力建设全市人才赋能体系,人才赋能体系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人才受益”为理念,通过实体空间和线上平台为人才发展赋能。实体空间指的是正在建设并将启用的青岛人才赋能中心,除了入驻企业之外,还集聚了众多联盟成员单位,为人才提供法律咨询、人才猎聘、项目孵化、技术对接、金融投资、教育培训等服务;线上平台包括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人才政策电子词典、才赋金融平台、人才无感服务系统等线上平台组成的青岛才赋云中心,为人才提供找平台、找政策、找资金等赋能服务。 

          “下一步,青岛将继续强化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健全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浓厚的识才爱才敬才城市氛围,打造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青岛品牌。”于玉说。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香港中路11号 邮编:266071 鲁ICP备05038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