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发展局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12-30
今年,我市组建海洋发展局,主要负责统筹推进海洋事业发展、海洋资源管理、渔业渔政管理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经略海洋的高度重视。立足新定位,我们全力担当好三个角色。
一、全力当好“海洋攻势”主力军
致力于把海洋这个我市最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搭链条、扩就业、稳增长,重点在4个方面发力。
一是全面落实“海洋攻势”部署。组织实施6场硬仗,分解细化128项攻坚任务,实行清单管理,每月调度,制定海洋经济专项考核办法,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为精准分析谋划海洋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开展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试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两个项目均被列为国家唯一试点。重新认定全市涉海单位近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0家。
二是聚力搭建海洋优势产业链条。局主要领导实地调研走访93家企业,召开50多场座谈会,梳理出我市应大力发展的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水综合利用、现代海洋渔业等6大产业集群,组建产业联盟,整合聚链发展,并全力推进总投资4434亿元的180个涉海重点建设项目。举办金融助推海洋攻势项目对接会,发布金融需求184亿元。
三是加快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6家海洋科研机构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推动“科研+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组织对接活动21次,“蓝色粮仓”“透明海洋”等科技计划获国家、省立项支持,28家单位获批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市海洋科研创新平台达到132个。1至10月完成涉海技术交易55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4亿元,同比上涨98%。
四是不断深化海洋对外合作交流。助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共建东亚海洋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着力扩大 “海洋朋友圈”,构建深度对话合作的平台,组织举办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海洋·发展”大会等海洋高端展会10多次,与6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以会为媒,以展招商。前三季度,海洋领域新签项目62个,总投资额1208亿元,海洋产业投资额增长3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5.7个百分点。
二、全力当好“海上粮仓”施工队
致力于建设繁荣富足、环境友好的“海上粮仓”,让市民吃上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海洋食品,集中抓好6件事。
一是为提升渔业发展能力,制定出台了《青岛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攻坚方案》《青岛市新渔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12亿元,建设国家绿色养殖先行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新型渔港经济区。
二是为丰富休渔期对鲜活、高端鱼类市场需求,创新实施“南鱼北养+灯光诱饵”接力养殖项目,通过“野生”模式放养大黄鱼等新鱼种,新增海产品26万公斤,渔民产出效益提升4倍。积极探索黄海冷水团开发利用,国内首个海上三文鱼大型智能养殖项目投产,可年产三文鱼150万公斤。
三是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远洋作业渔船达139艘,作业区域遍布四大洋,全年可为我市增加金枪鱼、鱿鱼等10万吨优质深海水产品供给。加快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陆上一期工程15万吨冷库建成投产。
四是为修复近海生物资源,建设生态型海洋牧场20处,10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1/9。争取各级资金2878万元开展增殖放流,在近海放流鱼虾15.6亿单位,创历年新高。第二次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我市成功举行。
五是为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实施史上最严的伏季休渔管理,建立24小时动态监控机制,落实重点渔港全时驻守制度,组织“海查、陆巡、港封”,销毁54艘涉渔“三无”船舶,清缴“地笼网”3万多套,查处违规渔船631艘,是上年的3倍多,为历年最高。
六是为让渔民生产更有保障,给3400艘渔船发放油价补贴资金8000万元,给近2000艘远海捕捞船配备安全救助通信终端,保障3万多渔民海上生产安全。大力实施政策性渔业保险,财政补助比例达到65%,渔民入保率达95%,渔民人均保额达60万元,指标全国领先。
三、全力当好最美海岸守护者
致力于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为市民营造良好亲海空间,努力打好4场硬仗。
一是打好浒苔灾害处置“阻击战”。强化浒苔联防联控,争取国家浒苔源头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青岛市海域浒苔覆盖面积为去年的6倍。我们尽最大能力加强海上拦截、打捞,用最早时间和最快速度加强岸上清理,用最大努力减少对城市运行的影响,市区前海一线清捞海上浒苔14.6万吨,是去年的4倍,在浒苔灾害达到历年最大规模的情况下,实现浒苔到岸量最小的处置目标。
二是打好海域利用管控“攻坚战”。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申请受理。集中力量化解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取消和核减填海项目23个,减少填海面积388公顷。争取省上在我市率先开展海岸线调查修测,将解决海陆交叉重叠问题。全面组织违法围填海案件整改,强制拆除占海设施22处,恢复海域面积180.7亩,在全省同类问题整改中力度最大、标准最高、整改最到位。
三是打好岸线整治修复“阵地战”。把最好的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给市民,实施“蓝色海湾”岸线整治、“退养还海”养殖清理、“南红北柳”湿地修复、“生态岛礁”海岛保护等四大工程,今年获国家支持资金2.54亿元,全市首个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大公岛整治修复示范项目完工,全市累计全市清理恢复岸线173公里,整治修复岸线110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实现不低于40%的目标。
四是打好胶州湾守护“保卫战”。实施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综合治理,胶州湾优良水质面积73.7%,比5年前提高16.3个百分点,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
各位市民代表,在去年“三民”活动中,共征集市民意见建议21条,我们认真逐项落实。年内办复代表建议、政协提案41件,办理政务热线等市民诉求和问题703个,加强休渔管理、加大渔船燃油补助等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为让企业少跑腿、不出门,就能办成事,全局“零跑腿”许可事项达73.6%,涉海行政许可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提升80%,为全国最短。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工作与市民的期盼还有差距。比如:在统筹谋划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政策不够精准、措施不够具体;针对海域管理“面广、线长”现状,伏季休渔监管仍有缺位,违规偷捕现象没有根治;虽然不断加强渔业资源养护,但渔业资源衰退形势没有得以扭转,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懈地跟进解决。
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向海图强”,梳理和构建海洋科教文化名城、海洋产业名城、海洋生态名城“四梁八柱”,搭平台、补链条、增产能、扩就业,争建国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围绕“依海谋兴”,发起渔业发展新浪潮,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海产品。围绕“凭海共美”,强化海陆统筹、协同监管力度,协调国家开展浒苔源头治理,力争使困扰我市十多年的浒苔灾害源头治理取得明显成果。